田埂说事(279)我的朋友——一位擦鞋师傅
每天早晨,我几乎都是在同一家面店用早餐。上周星期六的早晨,已经半年没见的擦鞋师傅——老裴竟然又出现了我们的面前,他告诉说:“半年多来,房子建好并装饰好,五一期间,儿子也结婚了”,随即还掏出了几包糖送给我们这些每天吃面的“面友”。
我不由得信手写下了与老裴5年的交往,更是记录了一名外地民工的生活经历。
老裴师傅
夏去秋来,几个炎热的午后,夏蝉还是在鸣叫着。
每天在长河饭店用早餐的10多位老顾客,竟还在念叨春节回家过年的江西擦鞋师傅老裴。前天早晨,我突然又遇见了拎着擦鞋箱的老裴,竟不免有种老朋友重会的感觉:“老裴,你终于回来了,这里的人都在牵记你啊……”“谢谢、谢谢,我是昨天晚上到的……”。
我和老裴的交往是在4年前初春的一天清晨,这名老实巴交的山里农民,经老乡介绍刚从江西到桐乡擦鞋,显得十分拘谨,而当时的我对“享受”擦鞋也有些“别扭”的感觉,然而,当二个“别扭”碰在一起,却产生了一丝难于言明的火花。
“擦擦鞋吧?不收钱…”
“什么?不收钱?为什么?”我怀疑自己听错。
“是的,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擦鞋,不收钱。”为了表示他的诚心,他加重了语气,眼神中流露有一种期盼和真诚。
“…那好吧,你擦吧…”,我看他笨拙的双手分明显得有些慌乱,当忙完一阵后,他一边忙着擦去自己手上沾着的鞋油,一边怯生生地问道:“还满意吗?…”看着他的架势,我根本不打心里去地说:“好,好,很好…满意。”然而当我掏钱的一眨眼,他溜的好快。
从那以后,我们几乎每天见面,我还不时地为他介绍一些吃面条“面友”的擦鞋生意。
5年过去了,老裴竟在擦鞋上琢磨出门道了,只要是晴天,老裴总会来到我们中间,他擦鞋的技术已经十分娴熟,每当有来自农村的皮鞋,沾满了泥,他耐心地先用湿布擦洗,用牙刷刷去鞋帮和缝线处的泥浆,最后用干布擦净再上油,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裴或老裴师傅。
去年开始,他常常随身带着一瓶“强力胶”,发现顾客的皮鞋有少些脱帮,或者不慎划出了口子,他总是耐心地把它沾好,而且从来不收一分钱,最与别人不同的是:当遇上上一天刚擦的皮鞋,他总是掏出刷子和上光绒,免费擦刷一遍,并送上一句:“今天不用擦,明天再说。”
老裴与那些恨不得扯着顾客的脚,往擦鞋箱上搁上的个别擦鞋师傅来比,裴师傅显然有点“傻”。
但也有人看中裴师傅的“傻”,竟有许多人每天等待裴师傅来擦鞋,像机关驾驶员小吴,有时在路上遇见,竟会停下车请他擦鞋,几家银行的职员、许多本地个私企业的经理,都会把替换下的皮鞋,专程留给老裴擦,甚至有不少老顾客,与老裴约了傍晚下班时间,在自家楼下候他擦鞋。
今年春节前的一个清晨,老裴师傅特意一大早就在长河饭店门口,等候大家并告知:“我今天下午从嘉兴上火车回家过年,家里的孩子要结婚了,该把房子盖了,过了年可能晚一点来桐乡,今天擦鞋我统统不收钱……”话语间,分明有一丝留恋和惜别的感觉。
只见他细细地为在座所有老顾客的鞋擦净、刷油、上光,许多“面友”也纷纷为他递烟倒茶,我特意点了一碗蟮丝面权当感谢。
当老裴吃完面在连连道谢之时,迟疑地伸出手想与我们握手道别,但他看到自己沾着少些油污的手,又慢慢地缩了回去,此时,电瓷厂的厂长老张,一把抓过老裴的手,握在了一起。
“面友”和老裴,我们这些本地市民与这名江西农民,一一握手道别:“别忘了明年过来,我们等着你,我们的鞋等着你,愿你一路顺风……”。
是啊,在如今的生活里,尤其是人人都比较敏感的治安问题上,确实有一些外来人员做了不该做的事,甚至由此也增加了不少治安案件。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带有一定自卑感的外来人员和民工兄弟,只要你真诚相待,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的起码道理,就像老裴那样,完全能够成为你我的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