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说事(278)是谁毁了刘翔——希望“刘翔现象”

(2008-08-19 17:33:21)
标签:

刘翔、压力

杂谈

田埂说事(278)是谁毁了刘翔——

               希望“刘翔现象”不要在中国的后起之秀身上出现!     

     刘翔不战而退,我相信他是真的力不从心,在此表示慰问和谅解。

     在全国人民叹息、惊讶、惋惜和埋怨、甚至是怀疑刘翔退赛时,我心情很平静,甚至感到刘翔的退赛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尽管昨天有数以亿计的人们放弃用午餐,等候在电视机旁,有数以万计的观众聚在鸟巢为刘翔助威,但是,据我的分析,根据他的伤情和心情,即便是参加的110米跨栏,也不可能夺冠。

     尽管今天刘翔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说,他还年轻,还要东山再起。但是,我有一种预感,刘翔可能将永远退出田坛或者将永远不可能夺冠了,因为一代运动健将,因为肩负着伤情和不可明言压力的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精神压力的牺牲品。

     那么,究竟是谁毁了刘翔?我认为其中就有你、有我、有他自己,有社会各界……,何有此说,我有10点分析:

     1、刘翔所夺110米跨栏之桂冠,曾经是西欧、中非等国家的“专利”,因此,当这一个光环突然降临在他的头上时,他所获得的兴奋感显然比其他项目的金牌得主要强得多。因此,很有可能产生过好的自我感觉。

     2、从他第一次披着国旗绕场一周的那一刻起,“飞人”、“第一飞人”、“亚洲飞人”等一系列的荣誉,劈头盖顶地向他压去。毕竟他是人,不是神,兴奋、自豪、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情绪也会油然而生,这对一名年轻运动员是非常不利的。

     3、国内媒体作的孽,吹捧、显耀式的采访、专题、报道是铺天盖地,远远超过了同样夺得金牌的其他运动员。把一个好端端的凡人,竟然吹呼成天下无敌的“神”。无形中为他设下了一个又一个难于自拔的深坑。

     4、110米,确实依靠自身的实力,但是除了实力以外,其实还存在着诸多外在的因素,这些都是在一刹那形成的优势。譬如:起跑、心情、姿势、精神、环境等,甚至还存在着许多偶然和侥幸的因素。然而,这期间,过多、过度的渲染,竟然把许多偶然因素变成了刘翔胜利的必然优势,这就在客观上误导了他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甚至把他引上了“常胜将军”的歧路。

     5、一夜成名,就成了追捧的明星,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国情,这一贴兴奋剂,召来了社会各界对英雄就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追捧,什么:招待会、新闻发布会、酒会、报告会、庆功会等狂轰滥炸,甚至把他的事迹编进了教科书,把一个好好的运动员折腾的身心疲惫,哈欠连连。

    6、一个确实是难以两全的现象,那就是一名运动员,当他的关键部位受伤以后,就像乒乓球运动员的手腕,体操运动员的腰椎等,如果放弃训练和比赛,可能成绩就要跌下去,而如果坚持锻炼和比赛,伤情难以痊愈。而这段时间,无论是教练还是国家体委,对刘翔的问题没有认真对待,或者说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因此,造成今天的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7、最可恨的是那些大商家、大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像是苍蝇般地盯住他,拍广告、形象代言人,把他弄的晕头转向,甚至牺牲了许多治疗的时间。

     8、奥运会前夕,全国人民对刘翔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是因为媒体对他的渲染过度、吹捧过度,再加上其教练多次说刘翔伤情恢复较快,状态很好,而导致了人民对他的期望值更是一路攀升。而这些更是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精神负担。

     9、本次奥运会前不久,古巴小将罗伯斯破了刘翔记录以后,给刘翔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可以说,他时常沉浸在“怎么办”的思维状态中。一方面不能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望,另一方面自己又有伤,可能成绩好不了,如果一旦兵败东道国,如何面对13亿中国人民和自己偷上的荣耀和桂冠。可以说,刘翔当天的退赛,其精神状态是极差的,其实是双重压力导致了伤情极度恶化。

     10、奥运会前,尽管有人高叫,对刘翔应该冷处理一下,但是,代表13亿中国人和56个民族的号码——1356号挂上身,似乎让他背上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压力和精神枷锁。

     当然,我在同情刘翔的遭遇、理解刘翔的退赛之余,更多的是呼吁:今年中国又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甚至是孩子脱颖而出,我们再也不要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渲染和追捧,因为,今年是在自己的东道主国家中比赛,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其实,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刘翔退赛已经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体育健儿和后起之秀的大事,如果,我们仍旧是像当初对待刘翔那样的模式,来对待和无限止地吹捧今年刚刚涌现出来的新秀,那么,很有可能促使“刘翔现象”的重新上演。因此,我呼吁:千万不要让刘翔现象,在我们这些中国的后起之秀身上重演,他们毕竟还年轻,惟有经过长期和刻苦的磨砺,才能真正成大器。

    以上就是我的“刘翔现象”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