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256)“信心救市”——但愿能够真正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上半年以来,国内的楼市、房价真可谓是众说纷纭。特别是两个版本的说法,即:以深圳“断供”一说,要求政府“救市”,否则将引起国内楼市“大崩盘”,国民经济有倾覆之危机。而另外一种说法,千万不能“救市”,“救市”是维护了房产商利益,老百姓更“遭殃”。
只要你细心观察和认真分析,其实国家和政府对待“救”与“不救”,已经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地步。如果“不救”,如果真的出现大规模的“断供”潮,金融、信贷、国民经济、地方财政、以及人心浮动等怎么办?如果出手“相救”,何以收场,而且前景未卜。但是,依我之见,政府已经有了微妙的动作,实施“救市”了,就是今天我所说的“信心救市”。因为一头是支撑着20%至25%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另外一头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只能慢慢地循序渐进。
据我老田埂的观察,我国目前只不过是没有出台一些新的、明显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已,而是首先采用了“信心救市”这颇具科学手段的方法,何有此见,请听老田埂的10点不成熟分析:
1、大家放宽心,我国经济形势好着呢! 我国刚刚披露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向全国人民现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
2、楼市局面未必糟糕,不必惊慌。国家主流媒体——新华社的文章中首次用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字眼。同时应用了:惊呼房价暴跌者有之,戏谑做“俯卧撑”者有之,悚言“断供潮”者亦有之……等词。弦外之音:房市并没有多大糟糕,而是有所波动而已。
3、要求大家看大局,大局在涨呢!应用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0.2%。这个数字最具“轰动效应”。
4、要求理性看待楼市,不要人云我云。政府的解释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温和发展的态势,是宏观调控在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正常体现,也是调控的目标所在。可以理性地预期,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还将着力于继续有效熨平房价的波动幅度,避免出现房价大起大落的局面。
5、房价下跌是正常的现象,特别是深圳,只是“个例”。在此轮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经济开放度高的深圳、东莞等地首当其冲,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居住需求减少带动房价下行。加上去年涨幅过猛、投资投机比例偏高,深圳房价领先全国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也就不难理解。
6、楼市的稳定是永恒的。在其他城市,目前楼市成交低迷,正是前几年房价涨到市场难以接受的程度因而需要适度下调并恢复市场均衡的一种信号。但我国仍将持续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将支撑楼市稳定。
7、对“断供”之说进行“辟谣”。目前深圳出现的所谓“断供潮”,地产商、炒房客“撒娇”的成分居多,尚未见大面积蔓延的苗头。甚至用了“数字夸大”、“讳莫如深”的词,意思就是别太相信。对商品房价格的涨跌波动就不会如此大惊小怪。
8、用税收来佐证国民经济的优势:7月22日,国税总局公布了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30.5%的增长幅度再创历史新高。这下,房产商尽可放心。
9、用土地手段进行调控,其“用意”尽在其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缴纳标准,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通过加大用地成本,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减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使用税的提高,房价还能降到哪里去?
10、要明确下半年中央贯彻的经济工作6点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扩大内需”这是什么信号?还有: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总之,任何事情都要靠“观察和思考”,根据以上这些在国家和政府官方媒体和权威媒体上出现的语句和用词,我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是:国家已经在实施微妙的“救市”手段。因为政府知道,一个大市的成功与失败,其中最关键的是“信心”,所以千万不能失去信心,而本次“信心救市”只不过是第一步,在这些微妙的信息和动态中,如何看待和面对如今的房市,就要靠每个人自己的思维和悟性了。
不知老田埂的“遐想”是否正确,但是,我想最关键的是希望这些“救市”方案,特别是这些“信心救市”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能够在考虑老百姓和房产商的共同利益中迅速奏效,维护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