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234)新居民——其实还是个管理空白群体
今天一大早,在面馆吃早饭,有一名油漆工告诉我,昨天晚上在本地有两帮民工在电影院门口殴斗,说是湖南帮和安徽帮两拨子人,他们分别来自周边的乡镇,而且都动了刀子,有几名被砍伤。为了证实是否确有其事,我特意赶到医院了解,发现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名伤者的叔叔告诉我,这些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实在是太空了,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就是成群结队地到处乱窜,只要有人打个招呼,就会一哄而起,什么后果多不顾。我问,怎么没人管啊?他的回答让人深思,谁来管?
我不由得想到前不久,本地的城管人员在处理一起菜场矛盾时,对方竟然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内,纠集了数百名四川同乡,打伤了城管人员,还把汽车翻了底朝天。由此我便想到,这些年轻的民工群,其实是一个谁也不管,谁也不去管,谁也管不着和谁也管不了的空白群体。
据了解,这些民工青年一般情况下,都是单身,除了上班和闲逛,不像本地人那样,晚上一般都是在家上网、合家逛街或者是早早地休息,有单位和企业的纪律约束。而这些外地的民工,却缺少像本地人一样的业余生活,许多生性活泼的人,就是喜欢在晚上到处结群,甚至是惹是生非,因此,许多公共设施、譬如桥栏杆、照明灯、街头广告、灯箱等,都会在他们“信手而为”下,遭到损坏。因此,我想目前我们已经称他们是新居民,管理和丰富这些青年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的刻不容缓了,否则,常常这样下去,对社会稳定确实的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应该予以关注了:
1、公安部门不能只顾要他们做暂住证(浙江已经在进行取消暂住证的试点),应该对他们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年龄、工作和居住场所等。
2、应该与企业联合,像对待城镇工人那样,对他们进行定时的教育和学习法律知识。
3、作为用工单位,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砖瓦厂、建筑工地等,不能再只管他们工作和不偷工地材料,就是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多关心一下他们的业余生活。
4、建立民工自治管理体系,千方百计地牵住几个头目,进行定时的走访和沟通。
5、居住地区的社区,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上门走访,与他们们聊天,以示关心。
6、适当地开辟一些民工活动场所,就像农村的文化示范户和活动中心那样。让他们少去到处闲逛而生事。
7、
对民工较多的企业,一定要建立民工管理体系。做到对每位民工心中有数(其实据我的了解,许多企业根本不知道本企业有多少民工,来自哪里?又去哪里?任凭他们自由来去)
8、新居民局应该及时制定关于新居民的管理方法。
9、民工的肇事记录应该与企业主的管理业绩挂钩,逼得企业去加强管理。
10、各个条线管理机构,譬如:建筑、工业、轻纺、建材等,都有有一套关于新居民的管理规范。
总之,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想一下,这些来自外地的新居民,已经是占了本地人口30%左右。尽管我们的嘴上常常在说,他们是新居民,我们应该接纳他们,但是对他们实实在在的管理究竟有多少?其实说白了,这个空间真的还是个“空白”,因此,不是我危言耸听,由于平时得不到适当的教育和学习,这些人的法制观念相当淡薄,这些群体难怪一旦有事情发生,就会迅速膨胀和恶化。看来,容纳新居民和关心新居民,已经不应该是停留的口头上的口号了,而应该尽快出台一些政策和办法,真正予以管理和关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