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 |
“搞笑”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换位思考“
——访国家一级演员黄宪高
杭嘉湖平原的人几何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擅长表演滑稽戏、独角戏、绍剧,并把越剧、绍剧与古今中外歌曲进行串接演绎的滑稽界演员,他就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滑稽越剧”的创始人、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宪高, 今年,这名从艺40多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又把一出滑稽越剧《寻找白娘子》送到了桐乡市河山镇的农民身边,在演出之余,笔者就“搞笑”艺术与高雅艺术的区分,采访了这名今年已经64岁的滑稽界演员。
面对这样一个确实很难有明显界线的问题,黄宪高沉思了许久说:“滑稽戏、滑稽越剧、或者说‘搞笑艺术’的生命力,关键是在创作时要‘换位思维’,也就是说要站在听众、观众的位置上,考虑搞笑作品的高雅和庸俗。他还讲述了一件至今还令他刻骨铭心的创作和演出经历。大约在10年前,他创作了一出《新方卿见姑》的说唱剧,原剧中有这样一段姑姑戏谑侄子方卿的唱词:方卿如有高官做,扁担头上出春笋;方卿如有高官做,黄牛出角变麒麟。他在“滑稽越剧”的创作中,把歌词改成了:方卿如有高官做,聋子也能打电话;方卿如有高官做,瞎子能开摩托车;方卿如有高官做,跷脚能跳迪斯科。在演出后、在热烈的掌声之余,他接到了几名残疾人的信,信上说:“我们是一群身患不同残疾的残疾人,我们也喜欢滑稽戏和追求快乐,但我们是流着眼泪看完了你的演出……”。这封信犹如一颗炸弹轰中了黄宪高,让他几宿没好好地睡觉,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知道自己所创作和改写的唱词,深深地刺伤了这些同样是同胞的残疾人的心。后来,他写了道歉信向这些残疾人致歉,并把这段唱词全部删除了。
说到“搞笑艺术”,黄宪高表示它是滑稽、曲艺、杂技、说唱和独角戏等众多轻松艺术的统称,因为它具有轻松、滑稽、含蓄、恢谐、通俗、易懂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及贴近基层的特征,因此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态,确实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搞笑艺术”也有高雅和低俗之分,不能胡编乱造般地“无厘头”创作,任何剧种和曲目都有着它的规律性和界定圈,不能统统把它定位在“搞笑”上,像如今网络上、一些地下出版场所出现的滑稽说唱、顺口溜、歌曲改编等,随意反映社会阴暗面、嘲笑他人、胡编乱造演艺界人员或者名人的风流韵事、甚至不惜用人生攻击和下流、低级和庸俗词眼等,其目的都是为了驳得他人一笑,其实,这样的“搞笑”根本称不上艺术,反之是亵渎了民间艺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黄宪高认为,如今“搞笑艺术”频频在车站、码头甚至家庭中露脸,其根本目的是求的一时的轻松快乐,因此,作为创作者或者审定部门,都应该从换位的角度去考虑、去创作,应该想到受众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或者下一代能否从中得到什么,只有基础正了,这搞笑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