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时事评论 |
应浙江卫视邀请,并要求写一篇关于浙江卫视发展方向的探索性文章,因此,本人就此题材进行谈及一些浅见,可能词措激烈一些,有点吹毛求疵之嫌疑,望大家见谅,我的目的是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商榷。
并不是我危言耸听,如今的“浙江卫视”远没有20年前“浙江电视台”那样的声名远振。记得20年前在桐乡地区我是最早的“电视机一族”,当时在我们心目中的电视台是6频道中央电视台、4频道浙江电视台和8频道上海电视台。尽管如今的电视台数量和节目质量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但是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随着省内外电视台的冲击和电视节目不断优化,浙江卫视的收视率也在不断地分流、甚至下降。因此,今天我提出了一个辩正的论点,那就是:浙江卫视的知名度和收视率最好是回到20年前那样路人皆知、万民收看,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最好是超前于其他电视台2年,重振浙江省“门户电视台”的霸主雄风,重坐省级电视台中的“第一把交椅”。
上篇:困难和不足
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我们大家知道,浙江卫视是浙江的“门户电视台”,也就是说是官方电视台,“政治家办台”已经为浙江卫视的办台宗旨定下了调子,它不同于境外的商业电视台,也与其他文艺类电视台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浙江卫视必须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来不得半点越轨和粗放,更不能渗入随意性和个人的主观性,这就给浙江卫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个严峻的话题,那就是上有正规、权威和消息传递迅速的中央电视台,下有地方特色特强的地方电视台,正象许多受众所说的那样,要了解国内外大事、要事和新鲜事,就看央视,要了解身边事、家乡事和奇闻趣事,就看地方电视台。因此,浙江卫视就像是悬在了这两者之间的电视台,要发展、要扩张、要前进,就要在这夹缝中去寻求。
凡是看电视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如今的电视台节目十分细化,如中央电视台已经有文艺、儿童、农业、教育科技、曲艺、电影、军事和对外等频道,而浙江的各家电视台也都分成了经视、农业、教育、影视、民生休闲等频道。这些频道的细化,让受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更加有了选择性和延续性。而浙江卫视则至今还停留在综合频道的定位上,尽管也在竭尽全力地精办节目和细化内容,但是与这些大范围的节目细化频道相比,还是显得微弱和无力,也就是说,其栏目设置、板块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的认知度、知晓度、接受度还没有其他电视台那样一目了然。往往许多受众采取了锁定节目细化、定向明确、选择方便的频道收看,如儿童、老人、军人、商人、机关人员和普通老百姓,都早早地选择到了少儿、戏曲、影视文化、经视等自己认为中意和常常关注的专门频道上,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失去受众和流失观众的主要原因 。
大凡收看电视节目的人都有这样两大群,即看新闻类和文艺类,(而文艺类就包括了电视剧)。经常收看我们浙江各电视台节目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新闻类的新闻资源争夺真的到了“白热化”的境地,他们派出了最强和最快的采访队伍,而且鼓励提供新闻线索的“奖励”也越来越丰厚和可观,其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奇特和出新。因此,每当夜幕降临,凡是发生在省内外的新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最早有东方电视台的媒体大搜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社区、然后就是浙江的1818黄金眼、经视新闻、范大姐帮忙、小强热线等,尽管卫视也有“新闻超视”,但是有许多新闻已经走在了浙江卫视的前面‘
同样,有些电视台将电视剧的提早播放,也抢夺了好大的一部分观众,有最早的6时、6时20分、6时40分和新闻联播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这些捷足先登的节目,应用先睹为快的手法和吊足胃口的方法,明显地把许多观众早早地拉到了“他们的频道前”,使浙江卫视在转播完央视的新闻联播后,充当了一个“收容部队”的角色(除非有观众等待着观看的某部电视连续剧)。(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