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是“弄头颈”生意经

(2007-09-05 19:33:30)
标签:

随笔/感悟

 

      真是“弄头颈”生意经

今天下班途中,在润丰步行街遇到几名上海人,他们操着一口上海话诉说着在乌镇的一段“趣事”:“阿拉在乌镇游玩时,听信一名三轮车工人的话,花了40元钱,去还没有开发的南栅老街上看一座据说是"白天浮起来,晚上沉下去"的石拱桥。啥人晓得,当地群众告诉阿拉,根本没有这种事体,也没有这样的桥,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传说和典故,纯属胡编乱造,只是这座桥的桥名叫"浮澜桥"而已,真是“弄头颈”生意经。

 由此想到一名曾经开过饮食店的业主自曝内幕,每当有游客上门点菜,他就会报出要吃"家养螺蛳"还是"野生螺蛳",因为他知道现代人都喜欢"野生"的,于是很快就把根本没有"家养"和"野生"之分的螺蛳,变成"正宗野螺蛳",而且可以把2元钱1公斤的螺蛳烧成4盆,以每盆12元的价格"推销一空";同样,把"臭豆腐干"说成了乾隆皇帝点名的贡品;把南栅张同仁古厅说成了"天下第一厅";把好好的一棵雄性千年古银杏,说成了"雌雄一体古银杏";甚至把石佛寺的三尊石佛说成是"福、禄、寿"的原神真身等。   

    大家知道,如今的乌镇古镇是每年接待游客量达200多多万人次的著名景点,然而要维护一座城市或者一个景点的形象和名声,单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居住在此的每一名市民、每一名经营者,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当我们面对来宾、游客和投资者,以怎样的面貌去迎接和接待他们,特别是面对"经济利益"时,是"骗到手再说",还是以诚信相待,其实这也是一个"循环经济"的严肃问题。尽管因为利益驱使,靠"坑蒙拐骗"的是极个别之人,但是千万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当然,也希望有关管理和职能部门,在收取有关费用的同时,对这些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多进行一些职业道德和诚信经营方面的教育和辅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