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诞生记(七)影响与未来
(2012-10-01 23:49:24)
标签:
魔兽世界诞生记游戏杂谈 |
分类: 魔兽世界诞生记 |
魔兽世界诞生记(一)夭折的Nomad
魔兽世界诞生记(二)棍子上的胡萝卜
魔兽世界诞生记(三)一个世界在等待
魔兽世界诞生记(四)上市之后
魔兽世界诞生记(五)资料片带来的改变(上)
魔兽世界诞生记(六)资料片带来的改变(下)
1200万付费用户,3部资料片打破的3次销售记录,每年1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无数名人玩家,《南方公园》特集,备受期待的同名电影正在制作......《魔兽世界》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同时,也深深地融入无数人的生活之中。
受其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暴雪。在2004年之前,暴雪虽然以精品著称,但是仅仅是名声在外,母公司维旺迪恶劣的财务状况让暴雪也一直深受其扰,这从《魔兽世界》开发阶段捉襟见肘的人力和资源使用情况就可以略见一二。在《魔兽世界》上市之前,一度有传闻暴雪将被母公司维旺迪出售,买家对象不仅包括EA,还包括几年后与暴雪合并的Activision,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最终达成,不然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魔兽世界》了。
《魔兽世界》带来的巨大收入让暴雪走上了经济上更加独立自主的道路,这首先表现在团队规模上,在2009年的GDC奥斯汀大会上,时任暴雪开发副总裁的弗兰克•皮尔斯和艾伦•布莱克向外界介绍了《魔兽世界》背后的团队,包括产品、美术、设计、动画、音效、平台、本地化、客服、技术在内的30个相关部门人数规模高达466人——而在《魔兽世界》2004年开发完成之际,团队成员也只有几十人。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更多优秀的开发人才也相继加入到团队之中,从而让《魔兽世界》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资金的支持也让暴雪新产品的开发也变得更加好整以暇。在《魔兽世界》上市之后,除了开发新的资料片之外,暴雪又相继开发了《星际争霸2》和《暗黑破坏神3》两款王牌续作,虽然两款游戏在上市之后并没有取得如前作那样的评价,但是销量也都十分可观,成为当年收入的重要补充。
除了为暴雪贡献收入之外,《魔兽世界》中还诞生了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主要是游戏盗号团体和全球各个服务器中的打金工作室,暴雪虽然对这一产业进行了限制并诉诸法律打击,但是一直屡禁不止。
游戏影响人数最多的自然是所有的《魔兽世界》玩家们。很多玩家的现实生活都被《魔兽世界》这款游戏深深影响,虚拟世界中诞生的友情、爱情甚至仇恨都对现实中的很多玩家产生了影响,在游戏媒体中因为《魔兽世界》而成为现实中的情侣的案例也并不鲜见,一些游戏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也给了玩家强大的情感冲击。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些玩家对《魔兽世界》的沉迷也让其现实生活朝向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有些时候也让这款游戏站到了媒体讨伐的风口浪尖.。
《魔兽世界》最有意义的一个价值是为疾病科学提供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案例,那就是2005年1.7版本更新引起的“堕落之血(Corrupted Blood)”事件。1.7版本家加入的新副本祖尔格拉布中,与最终BOSS哈卡战斗时玩家会被感染一个名为“堕落之血”的Debuff,每秒造成250-300点伤害,距离被感染角色比较近的周围的其他角色也会随之被传染。当玩家使用特殊方法将这一Debuff带出副本来到人口密集的城镇时,游戏中仿佛爆发了一场瘟疫,大量游戏玩家被感染“死亡”。虽然暴雪很快修复了这个漏洞,但是这一事件因为与现实中瘟疫传播的巨大相似性却引起了疾病科学界的注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向暴雪请求得到这次瘟疫暴发的数据以研究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疫情,一些疾病科学家也开始以游戏虚拟世界为平台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模型,这成为网络游戏正面价值的一个绝佳案例。。
《魔兽世界》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北美和欧洲甚至中国,《魔兽世界》的巨大影响都让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游戏庞大的用户群和优秀的剧情任务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优良媒介,也因此在玩家中诞生了种类繁多的魔兽文化,包括小说、漫画、动画等。美国著名动画系列《南方公园》曾经以“魔兽世界”为主题制作了一集“要爱,不要魔兽世界(Make Love, Not Warcraft)”的动画,让动画中的四名主角进入游戏,而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暴雪也参与并给予了协助,这一集在玩家群中被广泛传播,成为该系列最有影响的一集之一。这些文化创作让“魔兽世界”这个名字超越了游戏本身,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之所以能够对玩家有巨大的影响力,很大一方面离不开暴雪对游戏开发的精益求精和对趣味性的追求上。设计师们除了发挥想象力外,也会从现实中疯狂寻找灵感,《魔兽世界》中充斥着大量对对现实中名人、电影、名著、事件甚至其他游戏中的角色和暴雪工作人员的各种模仿和恶搞,也是让玩家找到共鸣的一个原因,比如成就系统中的“炸鸡勇士”成就就来自一名因引怪惹祸出名的游戏玩家Jenkins,安其拉神殿的最终BOSS克苏恩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黑暗传说“克苏鲁”, “燃烧的远征”中的“巨大的骨虫”任务则是向经典科幻作品《沙丘》致敬等等,而在最新资料片《熊猫人之谜》中也能看到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大量元素。
暴雪对《熊猫人之谜》有巨大的寄托,不仅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一新资料片挽回流失的玩家,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玩家加入游戏之中——新增的熊猫人种族和武僧职业以及宠物战斗系统相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新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加入,而暴雪对现有职业的巨大改动也是希望能让玩家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只是目前一切还都只是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够如愿则要等到9月25日 上市才可知晓。
但是不管《熊猫人之谜》的表现如何,暴雪所创造的这款伟大游戏已经在过去七年里散发出了巨大的魅力,迄今所取得的成功已经成为网络游戏产品中的一座高峰,其他作品很难超越——也许能够超越《魔兽世界》的只有暴雪自己了,会是正在开发的《泰坦》吗?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让以后的时光来证明。
魔兽世界诞生记(二)棍子上的胡萝卜
魔兽世界诞生记(三)一个世界在等待
魔兽世界诞生记(四)上市之后
魔兽世界诞生记(五)资料片带来的改变(上)
魔兽世界诞生记(六)资料片带来的改变(下)
1200万付费用户,3部资料片打破的3次销售记录,每年1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无数名人玩家,《南方公园》特集,备受期待的同名电影正在制作......《魔兽世界》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同时,也深深地融入无数人的生活之中。
受其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暴雪。在2004年之前,暴雪虽然以精品著称,但是仅仅是名声在外,母公司维旺迪恶劣的财务状况让暴雪也一直深受其扰,这从《魔兽世界》开发阶段捉襟见肘的人力和资源使用情况就可以略见一二。在《魔兽世界》上市之前,一度有传闻暴雪将被母公司维旺迪出售,买家对象不仅包括EA,还包括几年后与暴雪合并的Activision,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最终达成,不然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魔兽世界》了。
《魔兽世界》带来的巨大收入让暴雪走上了经济上更加独立自主的道路,这首先表现在团队规模上,在2009年的GDC奥斯汀大会上,时任暴雪开发副总裁的弗兰克•皮尔斯和艾伦•布莱克向外界介绍了《魔兽世界》背后的团队,包括产品、美术、设计、动画、音效、平台、本地化、客服、技术在内的30个相关部门人数规模高达466人——而在《魔兽世界》2004年开发完成之际,团队成员也只有几十人。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更多优秀的开发人才也相继加入到团队之中,从而让《魔兽世界》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资金的支持也让暴雪新产品的开发也变得更加好整以暇。在《魔兽世界》上市之后,除了开发新的资料片之外,暴雪又相继开发了《星际争霸2》和《暗黑破坏神3》两款王牌续作,虽然两款游戏在上市之后并没有取得如前作那样的评价,但是销量也都十分可观,成为当年收入的重要补充。
除了为暴雪贡献收入之外,《魔兽世界》中还诞生了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主要是游戏盗号团体和全球各个服务器中的打金工作室,暴雪虽然对这一产业进行了限制并诉诸法律打击,但是一直屡禁不止。
游戏影响人数最多的自然是所有的《魔兽世界》玩家们。很多玩家的现实生活都被《魔兽世界》这款游戏深深影响,虚拟世界中诞生的友情、爱情甚至仇恨都对现实中的很多玩家产生了影响,在游戏媒体中因为《魔兽世界》而成为现实中的情侣的案例也并不鲜见,一些游戏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也给了玩家强大的情感冲击。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些玩家对《魔兽世界》的沉迷也让其现实生活朝向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有些时候也让这款游戏站到了媒体讨伐的风口浪尖.。
《魔兽世界》最有意义的一个价值是为疾病科学提供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案例,那就是2005年1.7版本更新引起的“堕落之血(Corrupted Blood)”事件。1.7版本家加入的新副本祖尔格拉布中,与最终BOSS哈卡战斗时玩家会被感染一个名为“堕落之血”的Debuff,每秒造成250-300点伤害,距离被感染角色比较近的周围的其他角色也会随之被传染。当玩家使用特殊方法将这一Debuff带出副本来到人口密集的城镇时,游戏中仿佛爆发了一场瘟疫,大量游戏玩家被感染“死亡”。虽然暴雪很快修复了这个漏洞,但是这一事件因为与现实中瘟疫传播的巨大相似性却引起了疾病科学界的注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向暴雪请求得到这次瘟疫暴发的数据以研究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疫情,一些疾病科学家也开始以游戏虚拟世界为平台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模型,这成为网络游戏正面价值的一个绝佳案例。。
《魔兽世界》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北美和欧洲甚至中国,《魔兽世界》的巨大影响都让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游戏庞大的用户群和优秀的剧情任务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优良媒介,也因此在玩家中诞生了种类繁多的魔兽文化,包括小说、漫画、动画等。美国著名动画系列《南方公园》曾经以“魔兽世界”为主题制作了一集“要爱,不要魔兽世界(Make Love, Not Warcraft)”的动画,让动画中的四名主角进入游戏,而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暴雪也参与并给予了协助,这一集在玩家群中被广泛传播,成为该系列最有影响的一集之一。这些文化创作让“魔兽世界”这个名字超越了游戏本身,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之所以能够对玩家有巨大的影响力,很大一方面离不开暴雪对游戏开发的精益求精和对趣味性的追求上。设计师们除了发挥想象力外,也会从现实中疯狂寻找灵感,《魔兽世界》中充斥着大量对对现实中名人、电影、名著、事件甚至其他游戏中的角色和暴雪工作人员的各种模仿和恶搞,也是让玩家找到共鸣的一个原因,比如成就系统中的“炸鸡勇士”成就就来自一名因引怪惹祸出名的游戏玩家Jenkins,安其拉神殿的最终BOSS克苏恩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黑暗传说“克苏鲁”, “燃烧的远征”中的“巨大的骨虫”任务则是向经典科幻作品《沙丘》致敬等等,而在最新资料片《熊猫人之谜》中也能看到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大量元素。
暴雪对《熊猫人之谜》有巨大的寄托,不仅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一新资料片挽回流失的玩家,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玩家加入游戏之中——新增的熊猫人种族和武僧职业以及宠物战斗系统相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新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加入,而暴雪对现有职业的巨大改动也是希望能让玩家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只是目前一切还都只是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够如愿则要等到9月25日 上市才可知晓。
但是不管《熊猫人之谜》的表现如何,暴雪所创造的这款伟大游戏已经在过去七年里散发出了巨大的魅力,迄今所取得的成功已经成为网络游戏产品中的一座高峰,其他作品很难超越——也许能够超越《魔兽世界》的只有暴雪自己了,会是正在开发的《泰坦》吗?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让以后的时光来证明。
后一篇:繁华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