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06月27日

(2016-06-27 14:29:10)

双管齐下治粉刺

原创 2016-06-24 贾佩琰 家庭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杂志

jtzyyzz

关注家庭中医药杂志公众号,每日获得中医药知识和健康养生资讯。

 

粉刺

根据粉刺发病特点,中医学文献中有“酒刺”“肺风粉刺”“肺风疮”等名。如清代的《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http://mmbiz.qpic.cn/mmbiz/yGOhyOyLlNbb7WBA6YTjxS1DU2AicAp8icL5d5EOjlNuwM8tYp7BtpPFZKOOj88HV0ENAl9xqmTXjFRSoibZIxJ9Q/0?wx_fmt=jpeg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偶可及累胸背。青春期后可减轻或消退。


本病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本病。初起患处有针尖至粟米大小黑头粉刺,挤压后可出线状膏脂,头黑体黄。以后顶部生有粟疹、脓疱、硬结,孤立散在,亦能集簇成片,多无自觉症状。若皮疹肿大,则顶出脓头,破出白粉汁,多伴疼痛,消退后常可结疤。


凡本病初起,疙瘩丛生,破出白粉汁,渴喜冷饮,口臭便干,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肺胃湿热上蒸鼻面。其病理因素不离热、毒、痰、瘀,且其热毒乃由内而向外发散。治宜内服清肺饮加减,外

涂颠倒散加味。

http://mmbiz.qpic.cn/mmbiz/yGOhyOyLlNbb7WBA6YTjxS1DU2AicAp8iclKkwTCAqVHdEa4Psv48BVVPl6reUgwhJkKn9cHMpwDOaibbNBZNehJw/0?wx_fmt=png

1处方内服

金银花30 克,连翘30 克,七叶一枝花15 克,土茯苓30 克,水牛角30 克,丹皮15 克,赤芍15 克,玄参15 克,薏苡仁60 克,茵陈15 克,黄连15 克,黄芩15 克,黄柏15 克,白芍15 克,当归15 克,葛根15 克。

2加减

粉刺大如豆粒者,加猫爪草、夏枯草。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大黄。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紫草。口干欲饮者,加石膏、知母。

3用法

上药加水600 毫升,煎取300 毫升,2 煎加水400 毫升,煎取200 毫升,两煎药汁合并调匀,分2 次早晚服用。每日1 剂,3 天为一个疗程。


同时外治可用颠倒散(硫黄15 克,生大黄15 克,硼砂6 克,炉甘石6 克。共研细末,和匀),用茶水调涂患处,睡前应用,晨起洗去,至痊愈。

4功效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健脾化湿。

5方解

金银花清营分热,水牛角清血分热,黄连清肺胃热,三药相须为用,清营血、肺胃之热毒而共为君药;

连翘、七叶一枝花、茯苓助金银花清营解毒;

丹皮、赤芍、玄参配水牛角凉血散瘀;

黄芩、黄柏与黄连相伍泻火解毒共为臣药。

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故佐以薏苡仁、茵陈健脾化湿;白芍、当归养营活血均为佐药。

以其有疹,为火毒郁结肌肤,内清其火,同时宜升阳透发,故予葛根一则升阳透疹,一则引药达于病所,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健脾化湿之效,内热除、火毒解、痰瘀化则其疹自愈。


温馨提示:在患病期间应忌食油腻辛辣食品,及禁烟酒。切忌挤压患处,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http://mmbiz.qpic.cn/mmbiz/yGOhyOyLlNbBTVmngS6ia4iaIr17JAcKzkYoq5HkiaHZjyH2sVXV2ZJjyTkYxnNlDeywYtuiczhqvceU1yQlDHDMHw/640?wx_fmt=jpeg欢迎订阅本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http://mmbiz.qpic.cn/mmbiz/yGOhyOyLlNbBTVmngS6ia4iaIr17JAcKzkAFIFdib1jBnY2Q1Bm9dHyVUxDmPMEeR79JnlqrBdp7wPvzbAWN0UbIQ/640?wx_fmt=jpeg
 

零售价:RMB10元       

邮发代号:82-654


http://mmbiz.qpic.cn/mmbiz/yGOhyOyLlNbBTVmngS6ia4iaIr17JAcKzkIGibsvIb90veQVIIVqTEXnkHt6uMRrjNftjumMKdzbT5Uk3VtszP6AQ/640?wx_fmt=jpeg

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期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jtzyy@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6年06月27日
后一篇:2016年06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