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0日

消除心理疲劳有办法
点击图片上方蓝字“家庭中医药杂志”快速关注
郑重声明:本微信号所载所有内容皆为原创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时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消除心理疲劳有办法
四川 成都市 孙清廉
心理疲劳是因各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进而使大脑皮质受到抑制而产生的结果。人过中年以后,长期慢性疲劳的人很多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至身体和精神上无法承受。
2.由于家庭不和、工作受挫、学习不顺利等因素的影响,精神长期处于焦
虑抑郁的状态。
3.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或感到无事可做。
4.缺乏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周围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或总有人
在身边打搅。
5.长期从事单调、重复、枯燥的工作,产生心理饱和。
心理疲劳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记忆减退,注意力焕散,缺乏旺盛的精力,容易疲劳,做事力不从心,性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头晕、头疼、失眠、食欲不佳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从而易招致多种疾病,甚至精神系统受到影响。
要想消除疲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及时检查身体
长期较严重的疲劳,可能是某些严重慢性疾病的报警信号,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可及时发现这些疾病,以便及时治疗。即使你没有什么病,通过体格检查也可增强自信心,消除疑虑。
二、强调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努力排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越繁忙,就越要不忘锻炼。
三、保证充足睡眠
是克服心理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所必要的。但认为睡的越久越好则是错误的,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天有6~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即可。每天提前上床,以求“充分休息”,睡得时间太久,结果不能按时入睡,不停地翻来覆去,反而睡得不好,睡眠质量太差,更会让人疲倦,感到昏昏沉沉。
四、保证营养供给
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要重视早餐,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低脂低盐,适当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膳食平衡。
有人认为早饭与午饭多吃点,就会保证一天有充足的体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研究表明,任何特定时间进食太多,都会让人产生疲倦,昏昏欲睡。
美国保健专家李珊•科恩说:“吃的太多,食物会使脑部血液和氧转到消化道去,令你昏头昏脑”。每餐只要吃七、八成饱,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足够的复合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充足的维生素和铁质,就会令人精神高涨,充满活力。
五、戒掉不良嗜好
要注意找出引起疲劳的内因,如有的人喝茶或喝咖啡成瘾,缺少就感受到疲倦,不良嗜好如过量吸烟也会削弱自己的精力,所以,这些人应逐渐减少对茶或咖啡的依赖性,并应该戒烟或减少吸烟的数量。
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应用镇静安眠类药、组织胺类药会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服用药物应请医生指导,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副作用,注意服药时间。
六、精神开朗乐观
要有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保持开朗乐观和平和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爱好;适当安排和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朋友,尽量避免孤独生活;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调整自己心态,放松自己过度紧张的情绪,不要总是自寻烦恼。
在工作中,如感到工作量太大,可把工作分解逐段完成。
若感到身心过于疲惫,有可能时可去休假,以及时缓解压力。
七、中药辨证施治
心理疲劳的患者,多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表现为倦怠乏力、睡眠差、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舌淡胖、苔薄白等。
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用人参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大枣等,能补中益气养血,抗疲劳,抗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能养血安神。
全方有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记忆等功效。若辨症属心阴虚者,则可改用天王补心丹、升脉散等方加减。此外,人参养荣丸(汤)、十全大补汤等也常辨证应用。
应在专业中医大夫辩证后选择服用。
——摘自《家庭中医药》杂志2014年11月刊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