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季养阳   身心健康

(2011-08-03 14:25:33)
标签:

杂谈

春季养阳   身心健康

四川·孙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使新陈代谢更旺盛,身心更健康。 

早睡早起精神爽

    《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到了,天气渐暖,生机勃发,人也应该适当早睡早起,多参加室外活动以舒展形体,振奋精神,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困倦。若经常睡懒觉,不吃早餐,不但一天之中精神疲惫,中老年人还易导致血栓形成。因为睡懒觉,血流缓慢,加之排尿增多,阳气上升汗液蒸发增多,若不及时补充体液,必然会导致血液黏稠,给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顺应自然防风邪

    风为春天的主令,春风染绿了柳梢,催开了百花,也唤醒了人体的生机。然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若气候变化剧烈,风邪太盛,也易损害人体健康。其一,易伤人肺气,诱发感冒以及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其二,若侵袭其他脏器,则易引发关节疼痛、面瘫等;若兼夹寒邪等侵袭人体,还可引发腹痛、腹泻等。所以,春季(特别是初春)养生一定要注意防风御寒,衣服不可顿减,穿着既要宽松舒适,又要柔软保暖,注意养阳敛阴。

调畅精神须制怒

    春应于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春季若肝阴不足,疏泄失职,肝阳亢盛,则情绪急躁易怒,大怒则易伤肝。所以,在春季应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刺激,慎思戒怒,使肝气舒畅调达,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御疾病的能力。

春季宜动健身心

    春季养阳的关键是宜动忌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暖风拂面,柳丝吐绿。在这样风和日丽的环境里,应多到大自然中去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游山戏水,唱歌跳舞。或散步,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或做健身操。采纳天地之气,吐故纳新,不但可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也使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增强身心活力。但要注意选择锻炼项目、地点与时间:对中老年人来说应选择轻柔舒缓的项目,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锻炼时间可选在下午进行,早晨在太阳出来前则不宜到绿树丛中去锻炼,因这个时候会充满植物一夜呼吸的二氧化碳,对健康没有好处。此外锻炼时要注意用鼻呼吸,不可用嘴呼吸。运动之后要将汗液擦干,忌湿衣与冷风吹,预防感冒等发生。  

来点刺激防春困

    春季天气渐暖,循环加快,皮肤腠理舒展,皮肤末稍血液供应增多,大脑和各器官的负荷增加,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出现困倦,民间俗称“春困”。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状态,使身心振奋呢?笔者认为,除适当进行健身运动,参加郊游远足、踏青赏花等室外活动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来点刺激:用自来水洗脸、洗手,刺激皮肤(触觉),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通过闻气味或擦太阳穴等办法刺激嗅觉与触觉;用聊天或听音乐,欣赏相声、小品等方法愉悦身心,在笑声中刺激听觉;或精心设计和安排自己的休息、工作环境,保持其明亮清爽,或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富有生机的饰物或花草以刺激视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省酸增甘养脾胃

    春日阳气升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渐渐旺盛。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适当多吃蔬菜、水果,食品宜多选辛、甘、温之品,忌过于酸涩,忌油腻生冷。初春阳气初发,常吃些葱、韭、香荽、大枣、花生、山药等辛甘之品,有助于阳气升发,不宜多食大辛大热之品(如人参、鹿茸、附子等)和煎炸、熏烤之品,酒要少喝,以免助热生火,引发疖子、痤疮、鼻衄等一类疾病。春季肝气当令,肝气过旺则克脾土,使脾虚胃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说:春季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多吃酸性食物(这里的酸性食品不一定只理解为酸味食品,还应包括牛、羊肉等酸性食品)不但容易导致肝气过旺,而且可增加肠胃负担,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适当多吃些山药、大枣、莲子、薏米、豆芽、春笋、椿芽、菠菜等,则有利于健脾益胃,增进身体健康。

性欲旺盛需节欲

    春季随着阳气上升,性欲也相对旺盛。切忌因精神兴奋而房事过度,特别是在饮酒之后、刚刚洗浴之后不要马上进行房事。过度兴奋或房事过频则会耗精伤气,不利健康,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导致“乐极生悲”。 

疾病流行防传染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最适合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特别是在冷暖交替、气候骤变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各种致病微生物则常会乘虚而入,导致流感、流脑、腮腺炎、猩红热等疾病的传播流行。所以,在传染病流行时节,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应少到影院、商场等公共场合,不要去探视患有传染病的病人,以防被传染。

(摘自《家庭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3  编辑 李国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