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中医四季调养
(2011-02-21 15:54:47)
标签:
疾患肛周脓肿肛肠自然界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 |
分类: 常见病&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乃丽
肛肠疾患包括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癌等,引发肛肠疾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2.饮食不节:经常过量饮酒,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因肠内充血而发生腹泻、排便努挣。饥饱不均、暴饮暴食,可致肛门血液回流不畅而形成痔。嗜食肥甘厚味者内热重,可引发痈、疽、疮。偏食高蛋白、忽略进食粗纤维者,可造成体内营养不均衡。不仅会导致消化不良,且会因气血运行失常而生痔疮等。中医“饮食有节”中的“节”,是节度与节制之意,是指饮食要有规律,即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过冷过热、暴饮暴食和偏嗜,食品种类要调配合理。
3.职业因素:人们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或从事久坐久站、蹲位作业、负重远行的工作,会使腹压持续性增高,进而影响肛肠静脉回流,形成静脉丛淤血。
4.腹压增高:妊娠胎产、腹腔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均会压迫直肠,使血流受阻。
5.局部感染:局部清洁状况不佳等。
6.其他疾病:肝脏疾病会使静脉压增高、静脉充血。
7.情绪情感:不良情绪易致体内激素异常分泌,使机体耐受力及免疫力下降,导致肠内异物增生或肿瘤形成。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四时气候、阳光、空气、水、五谷饮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不断感受着这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四季更替对人体影响最大。气候环境的改变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出现失常,无法对外界变化做出适应性的调节,就会发生疾病。
春
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天气渐暖,阳气上升。春季节日较多,人们会因此而饮食、劳作无常,好发肛瘘和肛周脓肿等疾患。早晚可做提肛运动锻炼,以提升中气:深吸气收腹提肛,默数10下,再缓慢呼气放松,如此反复3次。春季应注意“春捂”,防止风邪侵袭身体,频繁的感冒发热会成为痔疾隐患。春季细菌、病毒易繁殖传播,可在冬令时进补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春季宜多食清淡的瓜果之类,忌油腻、辛辣之品,如白酒、辣椒、葱、姜、蒜、花椒、八角茴香等,以免助阳生燥。平时可食牛奶、猪肉、鸡蛋、黑鱼、扁豆、芝麻、山药、红枣、香菇、黄花、黑木耳、竹笋等平补之品,对于各种肛肠疾患有补益和中的功效。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有肛周疾患的病人若五志过极可致肝气疏泄不畅,功能失司,久则化火,火旺则灼伤津液使肠燥便秘,热结生病。春季可多到郊外踏青赏花、登高远望以陶冶性情,这有利于稳定情绪,疏通气血,调畅情志。
夏
夏季昼长夜短,酷暑难当,白天当阴居以避暑,夜晚则不宜贪凉外宿。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较多则易伤卫阳,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纳凉时不宜吹对流风,汗出较多时要及时沐浴更衣,使皮肤清爽、消暑降温。有肛周疾患的病人在夏季尤应注意防热防潮,肛门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尤其是外痔、肛裂患者。夏季宜食甘寒清热之品,如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葫芦、莴苣、豆腐、粳米、绿豆、梨、甘蔗、莲子、海带、菠菜、白菜等,忌食生冷之品。夏季五行属火,与心相表里。因此要注意保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心神静则内脏功能协调,机体代谢旺盛,体内调节功能正常,肠道功能稳定,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秋
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虽气候舒爽宜人,但自然界草枯叶落花凋,难免让人有萧瑟之感。可多登高远眺,饱览胜景,以舒畅心情。此时着装不宜太厚,太厚汗出多易耗伤气阴。此时要多饮淡茶、豆浆、枸杞子水、生地黄水等以养阴润燥。宜食具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功效的食物,但不可过凉,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久泻久痢可致脱肛、痔疮。患痔者可食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少吃辛辣、煎炸之物,以免加重秋燥。
冬
冬季天气寒冷,万物伏藏,草木凋零,人体肌肤腠理闭合。此时宜早卧晚起,待阳光充足时,可到户外活动。晒太阳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对改善血液循环很有好处。常晒太阳不仅能暖和肌肤,充盈卫气,增强抵抗力,还能放松心情。中医认为,冬季在饮食上要注意缓慢温补,不要一股脑儿补大发了,可食鸡肉、鸽肉、鲤鱼、糯米、桂圆肉、锅巴、荔枝、花生、萝卜、茄子、红糖等,忌食生冷、过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