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也有佝偻病
(2009-11-09 15:05:25)
标签:
保健佝偻病孔圣人本证孔子健康 |
分类: 常见病&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 |
北京市模式口中医医院·邱翔燕
孔子,又被称为“孔圣人”。用“圣人”一词去形容一个人,那么,那个人的形象一定是光辉而高大的。孔子患有佝偻病,这是许多人不知道的,但文献确有记载,“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庄子·外物》),“仲尼修肱而龟背”(《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因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造成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在临床上除骨骼发生病变外,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致使小儿生长发育失常。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称佝偻病为“五迟”:“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明代医家鲁伯嗣在所著《婴童百问·二十六问》中又称其为“五软”:“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此后医籍多以“五迟五软”病名论治此病。
中医认为,佝偻病的病因与胎中失养、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喂养不当、日照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等有关。本病病机为脾肾亏虚、脏腑失调,导致骨脉失养,骨骼畸形。因此,中医治疗佝偻病多从脾肾着手。
佝偻病初期多为虚实夹杂,后期则为亏虚之证。现将本病的分型论治介绍如下:
1.脾虚郁热证:症见面黄少华,发稀枕秃,烦躁夜啼,惊惕不安,兴奋好动,睡眠不宁,磨牙蚧齿,头额汗多,汗出蒸腾,肌肉松软,大便不调,舌淡苔薄黄,或唇舌偏红,脉象弦细而数,指纹细滞而紫。
本证多见于佝偻病初期,虚少实多。治宜健脾助运、清热导滞,方用肥儿丸、益脾镇惊散、健脾丸等。
2.脾肺气虚证:症见形体虚胖或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发稀黄,秃枕方颅,囟门迟闭增宽,易自汗出,易受外感,肌肉松弛,四肢欠温,大便不实,纳食减少,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象细软无力,指纹淡细。
本证可见于初期,也可见于中期或恢复期阶段。治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方用人参实卫汤、人参养荣汤等。
3.气阴两虚证:症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头发稀黄而枯,面色不华,唇红口干,烦躁或萎靡不振,盗汗自汗,手足心热,睡眠不宁,易惊,方颅,囟门迟闭,大便偏干,小便短少,食欲不振,舌质偏红,舌苔光剥,脉象细数,指纹细。
本证多见于中期或恢复期,尤其是郁热久积易致此证。治宜益气养阴,方用人参五味子汤、调元生脉散、当归六黄汤。
4.脾肾亏损证:症见面色
本证见于佝偻病后期,尤其是重症病例多属此证。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填精,药用补天大造丸。
佝偻病除服用中药治疗外,还要重视预防和生活调护。
1.睡眠:“睡得好,长得快。” 人体中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得最旺盛,所以要保证小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3岁以内小儿要睡13~20小时。学龄前及学龄期小儿要养成晚上8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中午12点~14点再午休2小时的习惯。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也使小儿生活得有规律。
2.饮食:“晚上吃少”的理论不适用于小儿。因为小儿时期生机蓬勃,生长迅速,消耗多,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多,因此要给他们足够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小儿都不存在营养沉积的可能,所以睡前吃饱吃好才能生长发育得好。可把鸡蛋煮熟后将蛋黄弄碎加入牛奶中饮用,这样不但营养充足,而且还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小儿为“纯阳之体”,要少吃冰冷的食物, 特别是在饭前。冰冷食物刺激胃后会影响食欲,致使小儿食少。
3.
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