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南渡北归》
领略那段历史中知识分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印记》
岳南 在云南蒙自碧色寨米轨火车站旧址留影。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师生自这里上、下车,到昆明学校总部或到蒙自分校。
阅读心得:
1. 成书背景与意义:
成书目的:作者旨在向全世界展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和中国人不断向上的力量”。通过对清华大学数十年发展历程的描写,以及众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故事的叙述,呈现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与学术追求。
-
历史意义:该书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为我们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变迁,让后人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教育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内容结构:
《南渡》:讲述了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到长沙,后至昆明、蒙自办学的艰难历程,以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故事。这部分内容生动地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的颠沛流离,以及他们为保存文化火种所付出的努力。例如,陈寅恪拖着病体,在艰难的迁徙过程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北归》:聚焦于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左右,涉及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以及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士等事件。此部分还从不同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揭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学术和社会环境。
离别》:描述了西南流亡的知识分子回到故土后,因战争再度爆发,不得不忍痛离别,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所遭受的命运巨变。其中包括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等大师级人物的经历,以及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等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经历。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历史洪流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们在不同选择下的人生走向。

岳南(右五)参加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建校80周年纪念活动
3. 主要人物与群体刻画:
大师群像:书中涵盖了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胡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等众多大师级人物。作者对他们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学术成就以及在艰难岁月中的坚守与挣扎。例如,蔡元培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领导才能,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寅恪在失明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不朽的学术著作。
人物关系:不仅刻画了各位大师的个人形象,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这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学术圈的生态和文化氛围,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例如,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倾慕以及他与梁思成之间的友谊,成为了一段佳话,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情感世界。
4. 写作风格与文学价值:
写作风格:作者岳南的文笔出色,叙事生动,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注释丰富详实,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参考资料。
文学价值:该书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其叙事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人物命运的刻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例如,书中对闻一多被刺案的描写,充满了紧张和悲壮的气氛,让读者对这位民主斗士的遭遇深感痛心和愤慨。
5. 思想内涵与启示:
思想内涵:深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坚守学术阵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担当。
启示意义:让我们认识到那个时代大师们的卓越贡献和高尚精神,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术追求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历史,珍惜和平岁月,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立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学生学习场景塑像(岳南拍摄于蒙自一下楼纪念馆)
相关参考书:

相关连接:
点击: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群星 允公允能
张伯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