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南渡北归》:华夏群星灿烂
原创 吴文陆图书馆 吴文陆图书馆
2024年11月15日 12:03 广东
他们生于乱世,在破碎的山河中、艰苦的砥砺中怀揣崇高理想及人生追求,用生命与情操赢得了事业和艺术的辉煌。
文丨袁文思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里,有那么一群知识分子,他们肩负起中华文化的传承,自北而南,辗转万里。与一批又一批满载着成箱国宝的轮船悄然离开下关码头,沿长江溯水西行,跨越半个中国。在艰难跋涉中,家中的细软一件一件地丢失,但国家的重要文献、珍贵文物、书籍却被他们紧紧地带在身边,唯恐有半点缺失。
在长江航运时,众多的轮船有的被追逐而来的日机炸沉,有的触礁而毁,水手和船员伤亡惨重,其中140箱珍贵书箱也翻落水中,但那大船小船齐头并进,军民不分、通力合作打捞的悲壮场面,以及在硝烟密布、弹片横飞的川江水面负重前行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纵使颠沛流离,但从未动摇他们责任与担当,对文化艺术的追求、科技学术的研究更从未有松懈。

运送战备物资和军民的民生公司轮船
他们生于乱世,在破碎的山河中、艰苦的砥砺中怀揣崇高理想及人生追求,用生命与情操赢得了事业和艺术的辉煌。如执着科学、忠于国家的赵忠尧,他把50克镭用铅筒盛装在一个咸菜坛子里,混在逃难的人群中,一路风餐露宿,昼伏夜行,为了躲避日本军人与伪军的盘查,绞尽脑汁,丢掉了所有的行李,只有手中的咸菜坛子不离左右;一个多月后,当他破衣烂履、蓬头垢面,一手柱着木棍,一手捂着咸菜坛子晃晃悠悠地来到临时大学时,校长梅贻琦被眼前这位“乞丐”一声低沉沙哑的“梅校长”喊停后,先是一惊,继而眼眶涌出了泪水。这就是赵忠尧用生命与智慧保全的50克镭,它为中国日后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原子研发中起了重要作用。

梅贻琦校长
历史或许不会记住一个人的容貌,但历史却能记住一个人的精神和品质。她不仅是《你是人间四月天》里那个温婉多情的女诗人林徽因,在《南渡北归》里,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执着事业的建筑设计师。她柔弱的身体不但千里奔徙地躲避战火,还要在村野僻壤调查古代建筑,攀上高高的塔顶上测量绘图,疾病缠身依然躺在床上设计图稿,然而被朋友邀请到美国长住及治病时,她却说:“我要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
战争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但没有摧毁他们的意志与抱负。在日渐流失的国土上,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不但完成了大量的文史科学、文化艺术的研究,还建校创办了中央博物院、中南联合大学等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影响中国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办学的岁月中,他们活得质朴而热烈。不管是被挤在教会的临时学校,还是躲身于观音殿、尼姑庵里,又或从农家大院搬到牛棚马房,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在凄风苦雨的前行中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延继中华文脉。梅贻琦就曾指着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校舍笑着说:“大学并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校”。

抗战中流亡四川宜宾李庄的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李济等大师
这些远去的大师,他们是中国科学、艺术、文化的脊梁。他们每个不朽的名字,都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他们有创中国田野考古之先河、被誉为“中国人类和考古学之父”的李济;有毕生致力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的梁思成;有纵使失明仍坚持教学与著作,宁肯一家挨饿,仍怒斥送米而来的宪兵的陈寅恪;有以笔为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主教育斗士闻一多;有致力改革封建教育的学界泰斗蔡元培;有竭力反对把中国文物运往台湾,为祖国的文物挖掘与保护而终身不嫁的才女曾昭燏……星河灿烂,他们虽远去,但他们的浩然正气依旧熠熠生辉,璀璨闪耀,像星火一样从一个世纪前的星空传来,并必将跨越更遥远的时空,散发出更崭新、更令人惊叹的光芒!
点击----
冬季,0.5折,限量——
当当网,签名本[限量】: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