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阵发性房颤病人的运动处方

(2007-12-05 10:51:06)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健康/保健

运动与健康

分类: 关注健康

   阵发性房颤近年发病人数增加,而且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它影响、困扰人们的健康生活。这是我在高级健康管理师培训班学习时针对某阵发性房颤病人提交的运动处方作业,几年的实践证明,此运动处方对此病人的辅助治疗行之有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将此病人的运动处方加以修改后拿出来,希望对患同样疾病的网友在生活、运动的调理方面有启发性、参考性提示。需要说明的是:倘若你是这样的病人,希望你在正规医院专家的诊断后坚持专业治疗。运动治疗也需要因人而宜,由健康管理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结合治疗需要制定规范的运动、心理、营养调理方案。

 

           阵发性房颤病人的运动处方(个案)

 

患者:男性   62岁   身高174cm   体重70kg

体检情况:

1、身体发育情况良好,体态匀称,步态行动未见异常;营养状况良好,血压:115/90mmHg,心率:62次/min

2、大生化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血液粘滞度、T3、T4检查正常;

3、心电图检查提示房颤不发作时显示正常范围,发作时心电图有改变;

4、心脏彩超未见器质性变化,经食道心动彩超未见冠脉阻塞情况;

病人发病历史近十年,患者因心悸就医。临床诊断:阵发性房颤,无诱因

临床治疗

1、肠溶阿斯匹林150mg,一日一次,晚上8-9点服用;

2、盐酸胺碘酮目前用量200mg,隔日一次;近来有房扑出现,遵医嘱改为每日200mg以观后效;

3、倍他洛克用量12.5mg,一日一次,近日减为6.25mg,心率控制在60-65次/min;

(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经一年左右各药量的服用实验,最终确定以上用药方案为此患者最佳用药方案。)

4、病人定期会见自己的主治医师,听取治疗指导,及时根据病情修改治疗方案,及时监测用药的副作用;

心理疏导:过正常人的生活!心态平和、乐观,避免情绪激动、生气,避免剧烈运动;

生活方式及饮食营养指导

1、生活起居规律有序,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十点准时上床睡觉,保证睡眠质量。

2、不吸烟,不狂饮,每日晚餐饮不超过50ml红葡萄酒,有利于心脏。

3、饮食合理搭配、多样化,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粗、细粮每日均摄入足够分量,保证身体需要的各种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每日保证饮够2000-2500ml的水,包括晨起空腹饮水约400-500ml;上午可饮绿茶加草决明、黄芪;下午可饮菊花加枸杞、西洋参等,可随季节调整加减。

运动处方

1、中等偏下运动量,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不做跑跳活动。严格控制心率。心率的控制对病情的稳定至关重要。

2、晨练:根据病人习惯,每日早晨6点开始进行户外活动。平常步伐,慢上坡行走25min到达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地处山坡绿荫地,有利于氧气的摄入。进行规定动作的全身运动后,再次行走上坡至目的地,稍停后返回家中。全过程共耗时1h,以体热微汗为度,控制运动心率不超过80次/min。

3、上午根据家庭需要,骑车外出购物、办事等约1h。骑车速度中等偏慢。

4、中饭后午睡约1h,即使不睡着,也需上床躺下闭目静休。起床后外出散步40min或1h,中等速度,以身体发热为度。

5、晚饭后半小时外出散步1h,步行速度随身体状况决定。若身体状况良好,精力感觉充沛,可量力进行快步走。

6、上、下午活动回来后安排一定时间看报、读书,上网浏览新闻等各类重要国内外消息,以利大脑思维运转。

7、辅以音乐治疗,根据病人爱好,不定时播放病人喜爱的各种乐曲,以放松、愉悦心境。

运动治疗效果评价

   该运动处方为此患者量身制定。该患者特征为:经规范医学治疗、寻求治疗最佳方案、控制心脏正常起跳后,心率控制在60-65次病情可稳定,不出现异常状况。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体力具佳,达到治疗目的。

   以上运动治疗方案在规范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适宜运动,以达强身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收缩力之目的。同时进行适当心理治疗,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稳定控制病情,并密切监控病情变化。适当的生活指导,使患者正常有序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最终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