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S线关键词:宽松、无压力、温厚、透明(续写中)

(2013-11-28 21:34:50)
标签:

电源线

it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近日把玩一根新来的电源线,在喇叭系统和耳机系统上分别听,一直听到肚子饿了也没心思出去吃饭。我不像有些烧友有一个认真记笔记的习惯,边听边在小本子上记录听感神马的。我听着听着、仔细感受它的声音特质,然后脑海里出现了这么一些关键词——宽松、无压力、温厚、透明、细节

有些资深烧友可能猜得到这是一根什么线吧。对了,就是美国老牌的Aural Symphonics的一根电源线。见下图。

 

AS线关键词:宽松、无压力、温厚、透明(续写中)

有些熟悉的老烧会问?这线好眼熟,但怎么变颜色了?以前不是绿色的吗?Yes,绿色的Prince电源线绰号“绿蛇”,是美国Aural Symphonics的经典电源线,我自己多年前也试用过,但现在最新一代的Prince SE4,就是变成了这种青色。变成“青蛇”了,价格也有所上升,现在要人民币万元级了。

 

美国Aural Symphonics,名字比较复杂(直译为“听觉交响”),一般简称为AS,是一家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的美国发烧线材厂。它起家是在1986年了,当时推出的一系列线材在业内就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其温暖、宽松、耐听的声音特质,非常讨人喜欢,能使得声音偏尖锐或干硬的系统变得宽松、柔和而耐听,是常被发烧友用来调整系统的“毒品线”。这家发烧小厂似乎也一直没有什么野心做大、做强,只是认真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产品,健健康康活到现在。

 

AS的电源线里,最著名的是入门级的Cappuccino(一股咖啡味儿?)、中坚型号Prince“王子”、顶级的Magic Gem“魔石”。目前这些经典款依然存在,只是更新到最新一代,比如手头的这根Prince,就是最新紫色的SE4。

 

AS的电源线有个共同特点:线身比较粗,但不是那种粗重、粗硬,而是粗而不硬、粗而不重,虽然看上去粗,但摸上去线皮是软的,线材的内芯其实很细,只是外面罩了一层很粗大的“外壳”。这是厂家的独门设计。正式这种独特的构造,造成了AS线材的宽松、蓬松、开放的声音特质。

 

Prince SE4电源线真是非常宽松和柔和耐听的声音,可以说声音里的刺激性极低,侵略性极低。我把它用在喇叭系统和耳机系统里,听一些本身偏亮的录音,出来的效果居然非常顺耳——柔、松、无压力、无侵略性。同时,它不是靠削掉高频泛音来实现声音柔化的,而是保持着很好的全频透明度和中高频的细节。它的声音是开放的、声场规模优良、细节表现很好,并不是靠“闷掉高频”而降低刺激性。

 

最新一代的Prince“王子”不再象前代产品那么音色明显偏暖,而只是微暖,当然它的声底还是比较厚的,所以我用“温厚”来形容这种声音底子。和前代产品相比,新一代“青蛇王子”的透明度和细节还原也要更好一些。整体上透明度和细节表现,我都觉得比较满意。当然,它最大的特色仍是非常宽松无压力的声音,最适合用在声音偏锐、偏尖、偏紧的系统上。

 

下面介绍的是AS的一根平价数字同轴线——Digital Standard XXV。这是一根价位在2800元的75欧姆特征阻抗专用数字线。是的,不便宜,AS的产品全部在美国手工制造,所以不可能有太便宜的东西。只是相对于它的高端产品来说,这根算比较便宜罢了。

 

AS线关键词:宽松、无压力、温厚、透明(续写中)

这根Aural Symphonics的Digital Standard XXV数字同轴线,在自己的系统里已经用了一阵了,今晚稍微说一下。

这根数字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非常松、柔、高度耐听。它的声底是有一定厚度的,音色也给我略暖的感觉,但是并不是那种厚得浆糊、染色性的温暖。和卡达斯低档线的那种“浆糊暖”是不同的。用它听一些本身带一些刺激性的爵士乐、流行乐,我觉得它能有效地降低声音中的“火气”、锐气、锐利刺激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系统中用了这根数字线后,得到的效果是更柔和、内敛、耐听、火气降低。它的全频都是比较宽松和柔软的,低频下潜很好,不过绝不“坚硬”或者有突兀感,也不会量感偏多而有“鼓胀感”,气氛烘托很好。声场方面,这根Digital Standard也做得比较宽大而开放。

Digital Standard同轴线是一根声音圆润的线,音色的丰润度也十分引人。这和我很多年前听过的“竹叶青”Echelon是一致的。记得当年还把一条Echelon和一条美国XLO的高档数字线(万元级的),同场切换对比过。两线的特性差别十分明确——XLO的声音结实、凝聚、锐利、清爽,而切换到AS的Echelon,音色立即变得润泽,出来的声音十分好听和有水分。这种润泽的音色,并不降低整体的透明度,而是保持着很高透明度基础上的润泽之声。切换来去后,哪个好?实在是只有个人口味才能回答的问题。

Aural Symphonics的线材真是非常有自身特色的——它不会锐利、不会刺激、不会前冲、不会造成任何压力感或侵略性,而始终保持着丰润优美的音色、是一种使人放松和愉悦的声音。

 

我相信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从理论上说,线材应该是最好是“透明无形的”,做到“有线如无线”最好。为什么会有一些声音带自身特性的线呢?比如最出名的,美国卡达斯的线,一提起这个牌子,老烧马上会反映出“暖”“厚”这样的声音特征。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首先,没有自身特性的线材,事实上是没有的。所有的线材都有自身的电气特性、声音特性。绝对透明、仿佛无形的线,并没有。其次,即使是卡达斯,他自己也不会认为他家的线是染色的。他肯定也认为自己的线声音很自然、很中性。他的耳朵,他的声音理念、声音审美,决定了他认为这样的声音就是最自然的、真实的。一个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对声音,确实不同的耳朵存在不同的感知、不同的判断。也正因为如此,音响设计师们每个都认为自己在追求真实自然的声音,但实际上每个牌子的器材、线材,声音特性都存在不同。这不是他们中有人在说谎,而是因为他们各自听到的声音、对声音的感知和判断,本就不同!

Aural Symphonics的线材也是这样。它的声音是有自身特性的,我前面大致描述了这种特性,然后他的设计师一定就认为这样的声音是好的、是自然的。这是他根据他的耳朵、他的判断做出来的声音。对我们发烧友来说,其实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牌子线材的各自特性,去用在合适的场合、取得自己满意的效果。这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试图争辩出“哪个最真实”。比方,我觉得在那些不够耐听、刺激性偏强、音色偏干、偏燥、偏锐利过度的系统上,Aural Symphonics的电源线、数字线、信号线,都是合适的。应该说,现在pc-fi时代,这样的系统还是不少的,甚至是常见的,因此象Aural Symphonics这样的线材,是颇有用武之地的。如果在本身声音就已偏干、偏解析的pc-fi系统上,再去使用高解析、锐利、直白的线,无异于火上浇油、烈火添柴。

 

 

 

 

(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透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