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属避震脚垫又一选择——美国Sound Anchors出品Conecoasters

(2013-07-01 17:34:23)
标签:

it

避震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很多喇叭和音响器材架的底下是金属尖钉,那么这种尖钉底下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需要用到所谓“脚垫”,也就是中间有个凹坑、用于承放尖钉的避震脚。这种东西大多数是金属材质,比如金属铝(美国Symposium)、不锈钢(Sound Anchors)、铸铁(日本高丘),少数会用复合材料,比如日本木内和夫(金属+木)、TiGLON(镁合金+桦木)的产品就是如此。还有个别产品的材质我没弄懂,比如前段时间介绍过的德国飞星的脚垫,看上去是网格状结构,什么物质做的我看不出来,但也是软硬结合的复合材质。注意专业避震产家不会出完全软性物质的避震脚垫。很多不熟悉避震产品的人会有个误解,觉得避震要靠软性物质,其实绝对不是的,纯软性物质只会使声音发软、发乌、发糊,绝非好的避震方案。所以专业的避震脚垫要么是金属材质,要么是金属加木的复合结构。

图为新到的美国名牌Sound Anchors(简称SA)的避震脚垫产品Conecoasters。和我以前接触过的高丘、TiGLON、木内、飞星的避震脚垫相比,它显得颇为不同。

 

金属避震脚垫又一选择——美国Sound <wbr>Anchors出品Conecoasters

金属避震脚垫又一选择——美国Sound <wbr>Anchors出品Conecoasters

 

Sound Anchors的这种脚垫,内部是三层结构,最上面是优质高硬度不锈钢,中间有一层防弹衣材料Kevlar,下面一层(接触地板)是软性的白色毛毡物质。于是这种避震脚垫可以直接摆放的地板上,和地板接触的部分是很软的毛毡状物质,绝不会损坏地板。

或许有人会问,这种避震脚垫看上去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结构比较简单,那么关键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其实关键就在于两个字——材料。同样是不锈钢、同样是铸铁、同样是铝合金或者镁合金,没有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国内仿制的此类产品,就声音硬是不如它的原版模仿对象?原因只能是因为仿制品的材料不如进口产品。我们知道,同样是不锈钢,高质量的和国内常见的低质量的,其强度是有差异的。同样是铝合金,国内随便找大把,但进口航空级的优质铝合金,其质量也非国内制品能及。中国在“材料”上多年来一直是比较落后于人的,可以炼出世界产量第一的钢铁,但都是粗品质的产品,论到高品质的钢铁、高品质的合金,都做不出来,还得依赖进口。hi-fi上也是如此。避震产品上所用到的铝合金、镁合金、不锈钢、铸铁等,进口名牌产品所用到的都是真正的优质品甚至特级品,而国内仿制都只能用国内能获得的粗质材料,所以最后哪怕结构完全相同、尺寸分毫不差,效果还是要下一等。材料,这是关键。最简单一个例子,德国FE著名的大钉、中钉,都是不锈钢制的,没有任何秘密,国内的仿制品现在很“猖獗”,但声音会和原版相同吗?我没有比过(不过我比过其他类似产品的原版和高仿),但我相信肯定有差别,因为FE大钉那种级别的不锈钢,不是仿制品有可能用的。对这种避震产品而言,材料就是它的生命,决定了它的基本素质。如果仿制品用国内的劣质材料,那绝无可能仿制出完全一样的产品、完全一样的结果。

 

下面我认真地说一个感受,也是很多玩避震器具的老烧的共同感受——避震物也是需要“煲”的,不是一摆上去就尽显效果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压紧,才能逐渐达到稳定的效果。试用Conecoaster脚垫的时候,我也很明显地有这个感受。

 

我把Conecoaster八只用在TiGLON镁合金喇叭脚架的底下,承放的喇叭是瑞典Marten Duke。TiGLON脚架的底下是原配的金属螺丝,直接落在Conecoaster中央的凹陷内,下面是Sunshine避震厚板(加这块厚板比直接落地绝对更好)。唱片是我听得很熟悉的,我摆放好Conecoaster八只后,一张唱片连续听了三遍。是张什么唱片呢?最近天很热,我喜欢大热天听爵士乐,所以找的是一张很好听、很喜欢、录音效果也很好的经典爵士乐专辑——Cannonball & Coltrane。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41WX69ERQ6L.jpgAnchors出品Conecoasters" />

 

我个人的感受是,刚放上Conecoaster脚垫时,听第一遍,系统的声音明显显得缩在里面、放不开、偏拘谨的样子。换个说法,声音不饱满和开扬。钢琴的声音明显靠后,萨克斯管的声音欠饱满、欠温暖、欠热情,吹奏的力度。总体上感觉到的音量也显得“轻”一些。

我让系统连续播放,其间有是着意地去听一阵,有时不听,就让它播放着,然后就开始觉得系统的声音逐渐饱满、开扬起来,整体音量也开始变大,简单说声音逐渐“放出来”了。我觉得这是蛮明显的变化,不是什么心理暗示或幻听。背后的原因何在呢?很容易理解,就是因为刚把喇叭、脚架放上Conecoaster脚垫时,重量压上去,但不可能马上压紧、契合好,达到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唱片一两遍听下来后,喇叭和脚架的重量持续地压着,和金属脚垫之间的“咬合关系”更紧密了,压得严实了,达到了更好的稳定平衡状态。

 

所以避震器具和器材之间的“磨合”,确实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放上去马上达到最稳定、声音最好的状态的。这不是玄学,是我的个人体验,也是不少常接触避震器具的老烧的共同感受。

在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后,SA的脚垫Conecoaster表现出很中性的声音特质,全频都具有良好的素质,高低频两端延展良好,也没有拉薄中频。低频凝聚深沉而有一股“韧劲”,我估计不少人会喜欢。

 

如果是经常玩避震器具的烧友,都会知道不同的避震器具,以及不用避震器具,影响最大的地方,也许是低频表现。不管是脚钉还是脚垫都是如此,会呈现出不同的低频特性。不光是低频多少的问题、强弱的问题,而是不同的“特性”。Conecoasters脚垫用了之后的低频表现、低频特性,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很沉稳,下潜很好,低频不虚浮、下潜不截断、不冲;第二,低频力度方面有一种韧劲,能量感在那里,但表现的方式比较“暗”,有点象中国功夫里的所谓“内劲”的感觉。当然低频特性很难用文字完全准确地描述出来,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和表述。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