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020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访之——德国Adam Classic Column MKiii喇叭

(2011-01-10 12:52:19)
标签:

it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ypwangwei兄换了喇叭,原来的德国ALR Jordan Note 3小喇叭换成了德国ADAM的Classic Column MKiii落地大喇叭。于是再去看看。

前次用Note 3小喇叭时的家访帖子见:http://bbs.headphoneclub.com/viewthread.php?tid=131325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这对德国制造的落地喇叭做工非常精美,三分频、四单元,高频单元和中频单元都是丝带结构的单元(做成不可分离的一体式结构),2个低频单元则采用了所谓HexaCone的编织材料振膜,这是一种蜂窝式结构、表面为KEVLAR(俗称“防弹布”)的高强度振膜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好、刚性好的优点。

喇叭底座和钉脚也为原厂提供。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ADAM的喇叭保持着德国传统的式样,比较方头方脑,没有花哨摩登的独特设计,给人比较保守和质朴的感觉。当然,做工并不“质朴”而是非常考究的。这是背部。主人用了意大利“坏特”(yter)牌的高档喇叭线、音乐丝带Odin的自制跳线。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喇叭背部有两个倒相孔。这对喇叭是4欧姆的阻抗,对放大器功率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至少200瓦每声道的功放。注意ADAM原厂这个型号还有一个有源版本,内置了电子分频的多路功放,每个喇叭单元都有一个对应的放大器驱动,每只喇叭肚子里一共是4路功放!
 
不过驱动这对喇叭对主人来说还是不费事的——有音乐传真的KW550放大器伺候!这台大型功放可以在4欧姆负载时提供每声道910瓦的巨大功率,峰值电流达200安培,完全能应付ADAM的需求。音源是徕卡的CD-PRO。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这对喇叭售价接近6万,属于比较贵的喇叭,但从它的设计做工来看,是物有所值的。不过确实是比较难推的,4欧姆,两只低频单元,它适合那些拥有“给力功放”的烧友。如果手头没有200瓦以上放大器的烧友,还是谨慎考虑吧。

主人的房间条件确实一般,喇叭摆位无法撑出足够的宽度,只能摆得相对靠拢,喇叭背后的空间很大,事实上是一个小书房,以前用NOTE 3书架箱时,几乎就是没有什么低频的,要把一对玻璃移门拉上,依靠移门的反射,才能制造出一些低频效果,但这种靠移门反射加强的低频,又是质量不好的,所以是个矛盾。

不过ADAM的大喇叭上来,完全不需要靠什么背部墙面反射了,就在这个空间和摆位的情况下,已有平衡的声音,并不缺低频能量。虽然喇叭尚未完全煲开,低频能量肯定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但目前也已基本OK。而且这种完全不靠背部墙面反射的低频,有一个好处是非常清晰、丝毫不浑。
 
Classic Column MKiii喇叭的声音非常之中性和敏锐,全频平衡准确、自身的音染极少,音色也不干,虽然限于摆位,声场左右的宽度无法拉开,但声场的深度和层次非常好。

由于这对喇叭能轻松辨别出不同录音制品的本身录音特点和彼此差异,听着听着,听喇叭变成听录音了,主人搬出一叠很珍贵的老版PHILIPS金线CD——都是叫老烧看了流口水的东西。在德国喇叭的播放下,飞利浦优质的室内乐录音在斗室里流淌。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识。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还有这套罕见的飞利浦老盒子——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圣马丁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这里的录音跨度达十几年(七八十年代),录音质量都非常优秀,德国ADAM的喇叭忠实准确地表现出了这种优秀的录音品质。弦乐饱满而优美,钢琴音粒清晰而纯净。布伦德尔在这套唱片里的演绎是异常端正而清晰的,虽然可能少点特别的美感或灵性,但这是如同教科书一般工整的演奏。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我和主人有不少共同爱好,比如都喜欢米尔斯坦,于是拿出一套罕见的米尔斯坦四十年代的单声道录音Early Concertos(4CD),我注意到Classic Column MKiii喇叭虽然是高度传真、纤毫毕现的风格,但播放早期录音时,并不显得特别难听而无法入耳。尽管它没有什么“美化”,但表现粗劣的早期录音,也并不是揭露得无法卒听。

顺便一提,米尔斯坦在四十年代的表演是非常精彩的,我觉得比后来中年在EMI的录音,以及晚年在DG的录音,从演奏水平的角度说,要好不少。中年以后的米尔斯坦,性格淡泊得简直没脾气了,而这些早期录音见证了,至少当时的米大师,还是挺有性格和脾气的。小提琴独奏大师,有时还是需要一点脾气的!不能老靠淡泊吃饭。

听完布伦德尔在Philips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主人又取出一套SONY录制的佩拉西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对比两套录音,演奏不论,录音风格的差异真是非常显著的,佩拉西亚版的乐队和钢琴声音都比较软调,琴音稍有女性化倾向,非常柔美,有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对德国喇叭表现不同录音制品的特征,有着一流的表现力和揭示力。

 
家访之——德国Adam <wbr>Classic <wbr>Column <wbr>MKiii喇叭

总的来说,ADAM这对高档音箱,在德国喇叭中,准确地说在德国风格的喇叭中,给我印象是很不错的,明显要好于ELAC喇叭。同样是走忠实准确透明的路线,它比ELAC同价位的喇叭要“好听”,要“入耳”。虽然音色仍属于素淡的,但并不“寡淡”,也并不偏硬,流畅性也不错。

其实音色素淡,本身是不会造成难听的,造成难听的是频段衔接不流畅、生硬、是音色发干、是发冲。这些问题ADAM身上都没有。它以高度透明和敏锐的声底,能充分揭示出录音制品的特点,体现出现代一流德国喇叭的素质。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