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armax, Earmax Silver Edition

(2009-11-25 16:09:25)
标签:

耳放

文化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Earmax小胆机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 它是一个德国人设计的,后来授权给美国Audio Advancements公司制造发售,并有多种版本: Earmax, Earmax Pro, Earmax Anniversary, Earmax Silver.  

Earmax Pro以前在安润耳机聚会上现身过. 我查了查是2007年7月29日的聚会. 这是当日来的Earmax Pro.
 
Earmax, <wbr>Earmax <wbr>Silver <wbr>Edition
 
这次一位网友从美国搞来一台Earmax,放在我这里把玩. 看图,这是与Earmax Pro有些不同的东西. 分体的小电源大概是110V的,所以供电上我给它上了丽特P100伺候. 三根管子我说一下,中间的是TAD的12AT7/ECC81(标着"Selected"),两边的是ORION的PCC189.
 
Earmax, <wbr>Earmax <wbr>Silver <wbr>Edition
 
注意这个胆机真的十分小巧,外置电源+主机,两者加起来,也不及SOLO耳放的体积,而大家知道,SOLO耳放也是比较小巧的.

这个外置电源变压器工作时发热量不小,听了个把小时后,摸上去已经烫手. 这还是现在的季节,如果是夏季,估计会更加"炙手可热".

今次我用了HD650,K601,RS1i三副耳机来聆听,分别为高阻,中阻,低阻的代表(300欧,120欧,32欧).  

这次不主听古典音乐了,主要用JAZZ. 录制良好的JAZZ同样可以很清晰地听出器材的特性,风格,优缺点.  人声用Laura Fygi在伦敦Ronnie Scott's现场演唱会的CD,器乐用Stan Getz在1989年录制的The Lost Sessions: Bossas and Ballads.
 
Earmax, <wbr>Earmax <wbr>Silver <wbr>Edition
 
 
首先上阵的是老家伙K601. 为什么叫它老家伙呢? 大家也许知道,它是我最常拿来"考验"耳放的东西. K601这个耳机,是非常考耳放的. 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新耳放,只许我用一副耳机试听,或者说时间有限只能用一副耳机听,我就会选K601. 耳放的基本素质高下,有没有什么问题偏差,用K601都能听出个子丑寅卯.

Earmax小胆机确实是需要一段时间"热身"的. 刚开机时声音发紧,听感不松弛,K601插上去一听,觉得耳朵累,于是放下让它唱着,干别的去了.

过了半个小时回来一听,OK! 这下妥了. 热起来之后进入状态的Earmax,推K601是舒适,柔和,轻快,耐听的,声底有胆机的特征,中频带几分温暖和丰厚,但高低频两头的延伸比较保守. 特别是低频,量感和力度都不突出,属于比较轻快耐听的类型. 刻意追求低频冲击力,力度,下潜的,也许应该瞧瞧别的耳放.

Earmax的基本特征用K601确实能听出个子丑寅卯了. 它是一个"小家碧玉型"的耳放,体积小巧,音色舒适耐听,有适度的胆机丰润感. 高低频延伸其实不算大问题,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突出HI-FI性的东西. 我注意到唯一比较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它的声场稍窄,不是很open,也就是说声场规模不大. 开声唱了一个小时也无明显改善,看来这就是它的天生特质了. 不过这也是符合它整体"小家碧玉"风格的.
 
若和我最常用的参考耳放——SOLO相比,Earmax在声场规模上输得最多. SOLO的声场非常开放,给出一个宽大的空间虚拟舞台,而切换到Earmax马上可以感觉到这个舞台收缩了. 此外SOLO的低频力度和量感也要比Earmax强一些. 不过SOLO作为一个晶体管耳放,没有Earmax那种温暖厚润的中频.  比方听Laura Fygi的歌喉和Stan的萨克斯管音色,Earmax表现出的音色会厚一些,音色多一些温暖感. 另外,从音乐的性格方面讲,SOLO多一些激情,而Earmax少激情,多一些无压力的轻松感.  不过Earmax也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温暖,把声音搞成一锅糨糊的类型(国产胆耳放经常这样的),它也保持着良好的通透感.

如果说Earmax驱动K601能给一个不错的分数的话,我觉得它推HD650得分应更高一些. HD650在高低频两头的延伸上要明显强于K601(大家知道K601的一个死结是高频延伸较弱),Earmax仍以一种较为小家碧玉的风格来演绎,出来的效果虽然HI-FI性有所不足,也和"大气"两字无缘,但音色是轻松耐听,压力很小的.  当然,仔细听,仍可明显感觉到声场规模和低频力度这两个弱项.

我只能说,若很在乎声场规模,很在乎低频的力度和下潜,也许应该找别的耳放. 但Earmax柔和,文雅,圆滑,轻松,又有着一定透明度的声音,是有一种感性吸引力的.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HI-FI性存在弱点,但音乐性良好的耳放.  从特性上讲,它也确实和音乐传真的V3有不少相似之处(和V8相似少一些).
 
也正是由于Earmax的这种声音特性,它不是太适合用来欣赏那种需要低频力度,节奏推动力,紧张度,动态强度,才能表现好的音乐类型. 比方摇滚乐,大动态的交响,我觉得Earmax很难说十分合适. 但它很适合演绎那种无压力的,轻快优美的曲调.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小资"也许是比较恰当的描述.
 
下面我要给出一个不太令人愉快的事实. 这台Earmax是不适合驱动RS1耳机的. 我用RS1i聆听,感到失望. 完全是声音没有正常发挥的效果.

记得07年聚会中的Earmax Pro推动RS1,当时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想不到的是这个Earmax是不同的设计(?),并不适合驱动RS1i这样的低阻耳机.

相比之下,切换到SOLO耳放,RS1i的表现要好得多. 简单地说,Earmax驱动下的RS1i,声音是没有放出来的,没有清晰质感的,人声不够自然,后缩,没有健康饱满的形体,而SOLO推动下的RS1i,无论是人声的鲜明质感,还是萨克斯管的音色和形体,都要好很多.
 
为确证,我拿出铁三角AD700又试了一下. 这也是一副典型的低阻耳机. 结果还是一样: Earmax驱动时中频后缩,人声不饱满,不自然,而切换到SOLO声音要健康和饱满得多.

至此我只能得出结论: 这台Earmax耳放是不大适合低阻耳机的.
 
最后,我贴几张价格昂贵的(人民币上万元)的Earmax Silver Edition的图片.
 
Earmax, <wbr>Earmax <wbr>Silver <wbr>Edition
 
Earmax, <wbr>Earmax <wbr>Silver <wbr>Edition 
 
身价高昂的Silver Edition是EARMAX系列的设计者Brocksieper先生制造的,不是出自Audio Advancements. 虽然外型酷似,体积相同,但银色版的声音确实要比普通版Earmax高明很多,包括EARMAX那个声场偏窄的缺陷已完全没有了. 不过Silver Edition也仍是小家碧玉的风格,并且与EARMAX一样,更适合中高阻抗的耳机. OTL线路的胆耳放大抵如此.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