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张艺谋讨要《三枪》1500万片酬案二审宣判,判决结果出现“大逆转”,张艺谋仅获分成款246万余元。4月7日上午,张艺谋工作室官微表示二审判决不公,坚决上诉。而在去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张艺谋诉新画面影业索1500万元”案一审宣判,判决新画面影业给付张艺谋影片《三枪拍案惊奇》分成款1500万元。宣判后,新画面影业上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新画面影业给付张艺谋影片《三枪拍案惊奇》分成款246.36万元。而且再从时间来看的话,像《三枪》这部电影是2009年12月上映,2010年初结算票房收入,分成时间在2010年,这时间还是吻合,并且钱数与支付给安乐公司的分成款一致,且《英雄》等的劳务报酬都给过了。
而在4月7日的上午,张艺谋工作室官微表示不服二审判决并将坚决上诉,“得知二审结果后非常震惊,新画面自己在一审时说过的话竟然不认!市三中院民六庭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只字不提,刻意回避!连大导演在这里都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令人寒心!好人就一定受欺负吗?!我们不会放弃,坚决上诉,用法律维权,讨债到底!张艺谋妻子陈婷于同一时间在微博上发泄愤慨心情,称二审黑白颠倒,在新画面全无新证据的情况下,全盘推翻一审,判决不公。
其实在这起案件中的一审判决,被告应给付张艺谋1500万元,被告方提交的相关证据,无法证明其汇款给原告方的1253万余元就是张艺谋拍摄《三枪拍案惊奇》的导演费,因此法院不予采信。最终,朝阳法院一审判决,新画面影业给付张艺谋分成款1500万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11万余元。而新画面影业表示将上诉的。由此在当时来说,张艺谋代理律师表示,之前已经预想到新画面影业会上诉。民事案件的大额现金支付,除了有凭证,还需要其他证据,包括现金是怎么取出来的、在哪儿取的、在哪儿交付的等等。
但问题是这些对方都无法证明,为此还配合新画面影业做账,张艺谋才在支出凭单上签字,但实际并没领取凭单所载报酬,新画面影业也无法提交支取现金的凭证。如今这起纠纷案被评论者认为,诸如像张艺谋与张伟平的恩恩怨怨,是电影界长年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关于张艺谋的负面新闻一波波涌出。给坊间添了许多谈资,真相如何却无人知道。作为旁观者或者也只能判定,人们围观得有多热烈,离事实就有多远。
也有评论者认为,其实像这在电影艺术角度来看的话,诸如“二人转”式的二张关系,让张艺谋在拍片方面不能够忠于自己,他的搭档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甚至左右了他的艺术选择。赚钱、赔钱的压力,也让张艺谋对电影的判断,越来越与票房挂钩,尽管这并非出于他的意愿,但观众和影评人会把账算到他头上。电影运作起来这导演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他绝非作家一样可以闭门造小说。投资人、投资人任命的制片人、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是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其中导演是“中场灵魂”嘛。
若说回顾这“两张组合”也可谓是中国电影界难得的“黄金组合”,却也是“一个种萝卜的,一个卖萝卜”的合作关系自1996年《有话好好说》开始,其关系稳定持久、配合默契深得业界赞赏。而此后的十六年间,张伟平以投资方与制片人的身份与张艺谋合作了八部电影,其创办的新画面公司几乎只为张艺谋电影服务,《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电影不仅在营销上有许多创新意义,更一再创下了令人艳羡的票房佳绩,《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等则收获了不错口碑,最近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张伟平更是号称抵押房产等大手笔投入。
从此以后,还是面对一个“利”字,张伟平投入很大,最终没有理想收益,矛盾也就起来了。也许说这此间因为多少年来由于两人联手的商业运作极其成功,可能是在巨额的利益分配上出现问题,导致彼此之间“反目”。还有说法称张艺谋、张伟平“捆绑太久”,架不住合久必分,张艺谋有意另谋新合作方,引发张伟平不满。而如今,像张艺谋讨片酬二审让分成款到底给没给呢?也许只能说“谁用谁知道”了都。
话题再回到前面新闻所说之事,经过近3个小时庭审,三中院撤销了一审宣判,判决新画面公司仅仅给付张艺谋《三枪》分成款246.36万元,原来所要的1500万落了空,驳回了张艺谋其他诉讼请求,随后,张艺谋妻子陈婷在微博上表示不服二审判决,称“将坚决继续“上诉。谁知,引发了大批网友痛批陈婷不懂法。也就是说,这张夫人是一个“法盲”
。这二审终审制,二审的裁判结果具有执行力,无论对哪方有利或不利,被判承担义务的一方必须按判决书的要求履行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即便如此,在二审结果宣判后,有媒体与张艺谋工作室总经理庞丽薇联系后表示,张艺谋方面达成一致要申请再审。4月7日法庭只是口头宣判结果,王钢表示待书面判决文书公布后,他们会向北京市高院提交书面申请。毕竟,在我国实施的是二审终审制,而若是从案件本身的事实,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一审时一直用对方说的话来主张的权益,但是二审法院等于是帮助新画面推翻了它在2014年计生委笔录中做出的陈述,而且是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也有善意地猜测到这起合同纠纷,可能是法官个人判断出现了失误,才做出了这样的判决。诸如此类。
于2016年4月11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