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月31日的消息说,“现在有的人一毛不拔。”“白吃白喝白住,你们问心无愧。”在近日曝光的一段视频中,云南西双版纳一导游因购物问题而训斥游客。记者1月31日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发委了解到,涉事导游已经找到,目前事件正在取证调查当中。在这段曝光的视频中,一名女导游对旅游大巴上的游客说:“你们这么心安理得,就算口水钱也不止80元。这里是土特产,可以免费品尝,你们进去买一买,我看还有哪几个是空手出来的。”“我脸都不要了,像叫花子一样求你们。”这名导游说。
仔细留意一下在这整个视频中,车上的游客并没有人进行回应。这名导游随后又说:“我对你们无语,自己摸着良心,你来西双版纳花了多少钱。到现在有的人一毛不拔,白吃白喝白住,你们问心无愧啊?我都替你们害臊。”对于云南一而再爆导游骂游客的事情,已经感觉一点都不奇怪了都。这般谩骂不管让谁害臊?目前唯一希望在这起事件重能抓紧立案调查清楚并能从快、从重处理,并将公布处理结果。
应该说,对于导游生活再怎么苦也不能骂游客,觉得苦可以选择其他职业的。需要留意的地方是导游骂人事件发生、游客投诉及新闻媒体推波助澜,旅游部门高调介入,让旅游利益链条上最弱势群体——导游成为替罪羔羊,再接着就是事态平息使得旅游业依然如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感觉云南那边的导游都是这个德行似的,不少旅客当时去的时候报的是免购物的团而结果却还被强制购物,导游也是说话很难听的那种,说什么要凭购物小票才能上车,当地的淳朴民风和美好景色全被这群导游给破坏了。
有时发现那些个所谓的零团费、低团费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合法,但缺乏对旅游业的系统整顿,缺乏为导游利益兜底的制度设计,旅行社也自然没有动力主动告别购物盈利模式。基于此,对一个骂游客的导游与其企业进行处罚,只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毕竟,导游不过是旅游业中最底层的一环。也许,当相关部门、相关从业者真正沉下心来剖析事件背后的更多细节,针对云南导游骂游客的反思方能超越个案,获得普遍意义。
曾经也有评论者认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对旅游乱象的整治也不能仅仅对导游吊销执照了之。在很长的时间内,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向前走一步,其实不仅抓好“事后监管”或者还要抓好“事前规范”,而且对于相关的旅行社应按规范经营,能够走“强制消费”或者“搜刮游客”来“压榨导游”的盈利之道,也就必是竭泽而渔,最终伤害的是行业本身来说了。
此外,若说导游需要强化职业道德、服务标准和服务意识,靠强制、责骂甚至威胁也大多都是一种自取其咎了,那么对于游客来说的话,除了积极维权、善于维权外,也应明白在目前的市场规则下是这“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而如今的情况是在云南一而再地被曝出导游骂游客事件,而且引发网民关注且让事件舆情热度快速升温。
那么对于云南当地包括旅游管理部门对此事件并不要回避,而是积极配合媒体采访,主动指明负责机构,在事件传播初期伴以官方的明确表态,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网民激烈的负面情绪。对此事件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从传播的时间来看,特定事件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传播是最具杀伤力的,节假日期间传播导游骂人视频显然更吸引眼球,更容易被媒体和网友关注。从这一点上,给相关部门以警示,务必加强对特定时间段的舆情监测。
于2016年2月1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