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12月24日的消息说,像“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广东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诸如像“无声食堂”的初衷,据说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用学校的话说,就是能让学生在就餐过程中不争、不抢、不跑,坐姿端正,不踩踏桌椅,不站着就餐等等。
这也引起了热议,有评论文章《对“无声食堂”不妨给点掌声》中说,对学校推出“无声食堂”的做法,不少人认为违反了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学校整齐划一的做法,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服从和奴性意识,是对学生个性自由的剥夺,是不近人情的“反教育”。判断一项行为的科学与否,反教育与否,不能只着眼于表面和当前,而要看到它对孩子认知上的触动和未来人生的影响;也不能只着眼于孩子个人,而要看到它对周围其他人的作用,说到底人还是社会性动物。
而华西都市报的评论文章《无声食堂未免太极端了》则说,“无声食堂”看似符合文明规则,实则是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自由为前提的,因为要求学生不说话反倒用手势来交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的天性,违反了一个孩子最基本的行为诉求。动辄就走向极端,将教育演绎成管制,将本该用心付出的教育措施,简单粗暴地施加在孩子身上,这不是在塑造文明,而是以文明之名塑造着反教育规律的生动样本。
另外,华商报的《“无声食堂”值得推而广之》一文则认为,我们再环顾四周,先别说刚上学的小孩子能否做到“食不言寝不语”——该吃饭时专心吃饭,该睡觉时专心睡觉,有时就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恐怕难以做到。仅从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这所学校大力倡导“无声食堂”,其积极意义其实不仅限于能够培养学生文明懂礼、不干扰他人的道德自律和文明精神,更在于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用心专一”的专注精神。“无声食堂”不仅值得尝试,更值得推而广之。
于2015年12月25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