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常德晚报12月14日的报道说,湖南一中学家长收通知:每人交1100元“慰问”老师。常德市二中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收到了“高三家长委员会”的通知,声称每位学生要交1100元钱,做“慰问高三老师”之用。一位家委会成员承认,收的是“教师慰问费”,为感谢老师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而送。该校纪检书记吴辉军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这是家长委员会的行为,与学校毫无关系。”家长们的这种行为只停留在计划阶段,并没有实施。真的只停留在计划阶段?记者拿出了此前上午拍摄的家长们在402教室公然收钱的画面。
对于此事,有家长称,此前自己曾询问过孩子,补课是否收补课费,得到的答复是“不收”或“不晓得”。之前的家长会上,老师也未曾谈起。而即便收钱送礼是学生家长的自发行为,学校目前对家长委员会也没有制约机制,但学校也不能接受这笔钱。们的生活里充满着这种
“被自愿”,而且那些强迫我们“自愿”的人如这位局长一般毫不掩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大致就算是个悲剧了。而从表面上看,一切运转得都非常良好。就拿这个事件来说,教师们被自愿地利用了他们的节日敛钱,而家长们被自愿地缴纳名义上很崇高的款项,当地有关机构自愿地收取了钱,整个是欣欣向荣、上下一心的局面。
而给教师送“慰问费”,不仅是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作为教师,通常被人们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被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可否认,有个别教师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影响下,心态浮躁,采取有偿补课的方式谋取经济利益。但大多数还是有自己的事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的,他们会公平尽职地教好每一名学生。给教师送“慰问费”,在家长看来是对其努力付出的一种回报和认可,但在有职业道德的教师看来,这是对其工作的不信任,是一种不尊重其劳动的表现。
同时,家长送“慰问费”,如果收下,必然会违反学校规定,甚至受到处罚,如果不收,家长会认为不给他面子,不放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因此给教师送“慰问费”只能让教师陷入两难的境地平添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正常教学活动受到束缚。而之前就有评论说,对于“赞助费”、“作改费”、“捐资助学款”、“感恩母校费”、“教师慰问费”等等,各种各样的教育乱收费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开创教育领域乱收费的新局面,让人不得不感叹某些人的“创意无限”。可是,不管穿上什么冠冕堂皇的马甲,乱收费就是乱收费,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及时查处、坚决叫停。
况且给教师送“慰问费”会玷污学校的神圣形象。当下,通过送礼来联络感情或者获得某种利益的情况,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浪潮中虽有所收敛,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教师格外的照顾,将此风蔓延到了教育领域。熟不知,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重要使命,容不得这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一旦助长此风,必会丧失教学的公平,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给教师送“慰问费”会误导孩子的认知。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教师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为了“慰问金”而帮助学生,那么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在面对诚信、利益和诱惑时将会迷失方向。同时,给教师送“慰问费”,如果教师真的收下了,并给孩子提供了额外的照顾,从表面上看,学生成绩提高了,可谓是“物有所值”,但从长远来看,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不用靠自己努力,只要有钱就能获得认可和重视。长此以往,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受害的只能是孩子自己。
于2015年12月17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