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黄金时代》:打破历史真实和影像虚构

(2014-10-09 08:00:01)
标签:

影视评论

电影黄金时代

杂谈

分类: 2014年

    影片《黄金时代》不缺乏对萧红生平叙述的诚意,也力图相对完整呈现萧红的一生。然而萧红短促一生太过丰富,即便三个小时的时长,已然接近影像叙述的极限,但是关于萧红在哈尔滨、上海、武汉、重庆、香港等地的经历,还是显得十分平面、仓促。萧红在每个地方的生活,往往几个场面便带过,似乎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同生活阶段的衔接,只好靠演员口述出来。让银幕里的演员对着银幕外虚拟观众口述萧红生平,这不知是否是一种创意。但是在我看来,这类似于元小说的叙事方式,频繁打破电影所营造的虚拟情景,从而打破历史真实与影像虚构,让这场本就十分平面化的萧红生平叙述,更加支离破碎。

    的确,像这样的一部传记电影通常要解决的问题,若说《黄金时代》完全没有解决,主要它也无意解决,大家以为进电影里来看萧红和许鞍华的,其实根本就错了,这部电影是完完全全属于编剧李樯的,这位苦守十来年成为电影圈最牛逼的文艺片编剧的男人终于迎来他的黄金时代,他终于可以任性地完成一次独属于他个人的炫技——所有人不过是李樯大神的棋子,他把他们调来遣去,无非都是为了表现他眼里的世界,他眼里的民国或者他眼里的感情,也就使得在他眼里的黄金时代,甚至就是他自己。

 

   在电影手法中不算太新鲜,而《黄金时代》并没有运用好。多角度叙述,本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的,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因为同一件事、命运和认知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至少也可以从多角度对一件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而《黄金时代》中对于“二萧分手”这件事的解读,恰恰是反高潮的,它中断了故事叙述,代之于解说,观众刚提起来的兴趣就被冲散了。更可怕的是,明眼人看得出来,导演并不是为了好的电影技巧才这么展现的,导演是无法判断用哪一种说法好,不确定她想表现的是萧红的哪一面,所以就把几种可能都摆在观众面前,对观众说:你挑一种你喜欢的吧。她把人物的解释权拱手交给了观众。

   相对于演员汤唯扮演的萧红冷静地介绍自己的身世,何年生,何年死,给人一种纪录片的错觉。接下来的画面就是《呼兰河传》里描绘过的萧红家的院子,就连台词也原封不动地来自这部小说。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里,多次出现类似开头这样的角色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叙述者的情节。编剧和导演采用这个大胆的手法,是为了客观地展现萧红真实的一生,这注定会引起观影者的争议。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觉得这三个小时很难熬,这个另类的手法没有描绘出他们心中的那个“黄金时代”,萧红也是一个很难让人喜欢起来的主角。然而,这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因为这不是一部“标签”电影。

 

   或者对于影片中萧军和萧红第一次拜见鲁迅夫妇,萧红此前听上海的文人谣传说许广平是个交际花,见面后谣言不攻自破,上海文人的形象在萧军心里一落千丈。鲁迅先生说他,“你太高看上海的文人了!”民国在当今很多人心里,已经被贴上了“黄金时代”的标签,他们把精神寄托在自己头脑中这个乱而自由、思想充实的理想化世界。这个想象出来的世界看似饱满,实则薄弱扁平。影片宣传中常出现的一张图上,一群左翼作家在夜晚破败的大街上散步,这张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于民国的幻想。但这部电影是现实主义的,它不浪漫,里面出现的文人互相诋毁的现象如今也有,它的乱世也并不是“乱世佳人”那样的乱世,它是实实在在的。

   而对于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的特立独行爱情故事与传奇一生至今都在影响着一代代文学青年。在影片《黄金时代》里面,导演许鞍华却在影片里塑造了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也算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

 

   【电影《黄金时代》故事梗概】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塑造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讲述着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而女作家萧红,则是以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于2014年10月9日记

 

影评|《黄金时代》:打破历史真实和影像虚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