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环境里,书法只是一种抒情方式。沿着文字演变的历史,把文字线条形态之美丽抒发出思想或者情绪,在字里行间中激荡起一段段如诗歌般的韵律,表达着书法那一串串的内涵。或者说,现在的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充满着更为深层次的思索,像在王羲之所生活的晋时年代里,是书法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不必考虑与前人在书法书写上(或创作中)的雷同,便可以自由地在广袤的书法艺术空间里驰骋。
如今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很多人对书法只好敬而远之,不像以往那样能够在书法艺术空间里驰骋,毕竟书法成为了艺术就已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深邃了。而在纵观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历史上的诸如王羲之、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法中,融会着每个人文化气息里有着浑厚的修为,其书法中更令人深感表现着空灵疏郎、一任天机。而现在的书法书写者有不少佼佼者,面临着前者古人所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寻求新的形式那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了。
曾经,面对这样“窘境”,书法成为了现在的爱好者用抒情的方式,望而兴叹地追随古人的痕迹表达出一种渴望了。想象超越是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着重在审美上造成的一种时空反差来说,引起欣赏者或者书写者心情的波动和起伏。而这种情绪的跳宕是与无序状态的存在分不开的,且与无序度的增加了比例或者心态上的误差。从有序走向无序,激起审美主体无限的联想,在情绪变化上与创作主体的心理期望产生共鸣效果,从而产生抒情意味。
中国书法传统最讲究笔法、结体的辩证法则。如线条上的粗与细、缓与急、张与驰、疾与涩;空间上的疏与密、大与小、欹与正;色调上的黑与白、浓与淡、润与燥、枯与湿等等。这些行笔过程中的逆须关系实际上构成了一种线性律动,这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作为练习书法初学者,对书法练习并未更高水平,其中书写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或不足,只是希望的就是在自己练习书法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同时,在练习书法中的点画的使转律动里,伴随着自身的一呼一吸,激起自己体会着书法在情绪上的连续变化,从而获得一种激越跳荡的心态感受,抒情也由此而充分显现出来。
于2014年5月5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