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时评纪录片舌尖2之时节杂谈 |
分类: 2014年 |
而在立意上不断追求深刻的《舌尖2》,本集继续着对中国人生存意义的探究,无论昼伏夜出的捕螺人,还是在插秧中收获哲理的稻农何连荣,《时节》中透着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生态,这既是中国人的与世无争,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在重新燃起了观众的食欲之后,诸如像《舌尖》的创作者们不忘初心,在节目末端时,他们再度感性了一把,毕竟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或者说,当《时节》也成为了《舌尖》播至目前美食场面最为集中的一次,随着开篇不久后的一锅炖鱼,一场美食之旅揭开序幕:多味笋干、咸肉黄泥拱、香椿煎蛋、紫苏炒螺蛳等食物不断撞击观者的味觉神经。然而,对第一季忠贞不渝的观众又有话说了,为何每样美食都是浅尝辄止,就不能深入些吗?舌尖团队不断到全国各地挖笋、采蘑菇,我国地大物博,非要一再重复吗?质疑声虽多,但《时节》的整体大醇小疵,其创造出的独特气质值得肯定。
在这《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可谓好评如潮,一道道的美食让一向对吃投入了大量创造力的中国人一饱眼福,也算是暂时跳出目前的生活框架去领略了一番他乡美食。但是随着第二季的播出,观众们对它的评论却像是进入了错综复杂的世界,里面的评论互相交缠在一起,高傲的赞誉和刻薄的吐槽纠缠不清。
有评论者认为,在看《舌尖2》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人们为了食物所付出的许许多多,以及背后发生的悲喜故事。里面的勤劳、奋斗,以及过度的勤劳和需求所造成的海洋过度捕捞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伤痛就是6000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出门在外打工,孩子常年接收不到父母的爱,这将又会有多少孩子不成器,长大后变成社会的负担。
所以说,在看《舌尖2》时别老想着吃,也想想这背后所发生的惊人故事,以及你现在所吃的东西前人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创造力。《舌尖2》所展示的不止是吃这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吃背后复杂的文化。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吃货,而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有思想的吃货。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即便是有着缺点在其中,也不是说一无是处的。毕竟吃是中国的信仰嘛。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二季,主要讲述主食。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将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于2014年5月5日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