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舌尖上的中国Ⅱ之时节

(2014-05-05 08:00:08)
标签:

娱乐时评

纪录片舌尖2之时节

杂谈

分类: 2014年

   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第三集《时节》里,可谓是美食空前丰富。使得五一节日假期的悠闲之中,让我们一起感受四季的轮替,感受天南海北的诱人美食相对于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心态。或是对唯美的电视画面流涎三尺,人之本能,无口厚非。或是有着职业本能及专业本能而要找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或者,是由于前两集被观众吐槽人文多于美食,在这第三集《时节》在播出前进行了紧急调整,增加了不少美食的内容。但在重新剪辑的过程中,保留整体叙事完整和取舍素材成了难题。尤其在对应时节这一主题上,成了泛泛而谈。在一些观众看来,《时节》中不乏引人垂涎的美食,但食物多了,内涵少了,节奏也乱了。名为《时节》拍的却是四季,没有掌握到时节对于国人的内在意义,只是单调地走马观花。而且春夏占了四十分钟,秋冬才十几分钟,时间分配上很成问题

 

   对于这部《舌尖上的中国2》来说,此前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旗下的《中国实时报》栏目4月28日以“《舌尖上的中国2》有点变味儿”为题,刊发评述文章质疑该片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动观众的心弦,而非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宾夺主之嫌。”并且质疑“很多中国观众”指出《舌尖2》似乎已变成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而不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纪录片。

   吃却是中国人的信仰,但是在一些观众看来,或许《时节》中不乏引人垂涎的美食,但食物多了,内涵少了,节奏也乱了。名为《时节》拍的却是“四季”,没有掌握到时节对于国人的内在意义,只是单调地走马观花。而且春夏占了四十分钟,秋冬才十几分钟,时间分配上很成问题

   的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延续了此前的风格之外,也更加深了对叙事方式的追求,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捭阖,按照“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线索进行美食的寻找,让本集故事呈现出电影化的叙事语言。尽管镜头不断在大江南北间来回穿梭,但在行走一圈后,时光也随之走过四季,食物就在时节的轮换中成就了天、地、人的交互。倘若从这个角度观察,《时节》的故事就要清晰很多

 

而在立意上不断追求深刻的《舌尖2》,本集继续着对中国人生存意义的探究,无论昼伏夜出的捕螺人,还是在插秧中收获哲理的稻农何连荣,《时节》中透着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生态,这既是中国人的与世无争,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在重新燃起了观众的食欲之后,诸如像《舌尖》的创作者们不忘初心,在节目末端时,他们再度感性了一把,毕竟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或者说《时节》也成为了《舌尖》播至目前美食场面最为集中的一次,随着开篇不久后的一锅炖鱼,一场美食之旅揭开序幕:多味笋干、咸肉黄泥拱、香椿煎蛋、紫苏炒螺蛳等食物不断撞击观者的味觉神经。然而,对第一季忠贞不渝的观众又有话说了,为何每样美食都是浅尝辄止,就不能深入些吗?舌尖团队不断到全国各地挖笋、采蘑菇,我国地大物博,非要一再重复吗?质疑声虽多,但《时节》的整体大醇小疵,其创造出的独特气质值得肯定

 

在这《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可谓好评如潮,一道道的美食让一向对吃投入了大量创造力的中国人一饱眼福,也算是暂时跳出目前的生活框架去领略了一番他乡美食。但是随着第二季的播出,观众们对它的评论却像是进入了错综复杂的世界,里面的评论互相交缠在一起,高傲的赞誉和刻薄的吐槽纠缠不清

有评论者认为,在看《舌尖2》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人们为了食物所付出的许许多多,以及背后发生的悲喜故事。里面的勤劳、奋斗,以及过度的勤劳和需求所造成的海洋过度捕捞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伤痛就是6000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出门在外打工,孩子常年接收不到父母的爱,这将又会有多少孩子不成器,长大后变成社会的负担。

所以说,在看《舌尖2》时别老想着吃,也想想这背后所发生的惊人故事,以及你现在所吃的东西前人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创造力。《舌尖2》所展示的不止是吃这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吃背后复杂的文化。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吃货,而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有思想的吃货。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即便是有着缺点在其中,也不是说一无是处的。毕竟吃是中国的信仰嘛

 

时评|舌尖上的中国Ⅱ之时节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二季,主要讲述主食。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将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于2014年5月5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