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青春派》讲述了男生居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暗恋的女生黄晶晶表白并收获初恋,却在母亲的破坏下遭受失恋打击,而后高考失利。为了追逐黄晶晶的身影,男生居然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当他重新踏上青春路,遇到了一群同样问题多多的同龄人。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有伤痛,有付出有收获,有疯狂更有感动。经历过难熬的时光,成长就在前方等待着拥抱他们。其影片视角对准90后青少年们。
应该说一个人是因为青春、因为叛逆,所以这个时期的班主任不但有着学习上的严厉,更是在青春生活中也有着各自制约,于是叛逆的同学们都很喜欢给班主任一个不太美妙的称呼,影片《青春派》中的撒老师,就是被同学们称之为“魔鬼”的班主任。时隔多年,或许你忘记了她姓什么,但她却是你最疯狂青春的见证人。而在影片中,秦海璐突破传统教师观念表现了对90后的豁达感。影片最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得到了相互理解和认可。
的确就观众而言,若是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涯,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无法忘却的,不是闺蜜,不是兄弟,更不是恋人,这个人让你又爱又恨。她总是在你嬉笑哄闹的时候予以严厉的制止;在你成绩斐然的时候当头喝棒;在你人生最需要动力的时候,她给你无限的压力;在你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她却会给你无尽的动力;这个人,就是你高中时代的班主任!
或者,一个人的青春就像轻风中的云,也好像劲风里的草,当然也可能是色彩饱和的明媚阳光,在高考的压力驱使之下,居然敢于说出心中所爱、并在高考时寤寐思服、错失答题,这是绝对忠诚于内心的表现。居然不是淘气包,也不是野性十足的浪荡子,更不是只知道去爱的情痴,从来便不是一心只读书的考霸,于是他就给班主任创造了唯一的落榜生记录。影片中以秦海璐、蒋小涵饰演的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互动来看,编导对高考的严肃有认可也有嘲谑和调侃,在小清新基调里,小年轻的忧伤和感怀,作为曾经的学生和老师的观众,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对于班主任的爱和恨其实是一回事,阳关道再好过,在特殊时刻也是独木桥。大合影时的表白被“接受”,仅仅是为了不让其在公开场合受伤,此后的交往中,男女生的认知区别才是关键。
仅仅对于一个价值观传统来说,气质庄重的导演却拍出一个用笑点充当最多数卖点的青春片,在观看的最开始是很难让人相信并接受的,不得不去询问一个有点尴尬的问题:到底是谁在努力抓住青春的小尾巴。这部《青春派》在创作最初依然是一个事关民生的严肃话题,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残酷的法律或者体制困境,但总会有一个孩子或者亲朋好友的孩子将面临建国后最强悍的科举考试“高考”,这几乎是除了计划生育之外,全部中国人的集体行为艺术和记忆。如果按照影片本身的路子会采取一些冷峻甚至残酷的叙事方式,在现在的成片中还是能够抽出这样的线索:为了孩子的高考父母必须分居,性生活和婚姻质量遭遇挑战;高考学生群的阶层划分;贫困子弟将高考视为拯救命运的唯一绳索等等等等,都是希望并且相信这是刘杰希望去讲的话题。
还有一点就是在故事细节上,主人公居然用泰戈尔的诗歌泡妞,遭遇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在复读的苦逼日子里依然忘不掉黄晶晶的回眸浅笑,捎带手与他的小伙伴们去恶搞下自己和这个环境,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天才豁然开朗,小小少年才发现黄晶晶是一杯喝不上嘴的绿茶,真爱其实在身边。这个故事成了电影的主线,是小清新的,是小文艺的,演员董子健选择得非常合适,首先他没有任何演员明星化的气质,连身材都是那个青春期应该有的,没有花时间去练肌肉,连小小肚腩都有,当然这个很真实,并且他念台词也是很生活化的,与其他小伙伴的搭配也是自然的。
而为了让观众能够看下去一个清新但不新鲜的故事,导演又安排了一些群戏,这个部分的作用就相当明显了,调节叙事节奏,并且承担笑点,包括我们尊敬的秦海璐老师,她有一段关于拼爹的台词念得实在是惊天动地,非常过瘾;导演设置了一个娘娘腔的小伙伴角色,他的确充满喜感,也很可爱,但是我总觉得有些刻意,并且杞人忧天地在想,如果这种设置真的每每奏效,它将会成为一种并不太有格调的套路。有些笑点是真好笑,是属于单独跳出来都会觉得好笑的呈现。导演很努力地去贴近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其实还是蛮让人感动的,无论是画面还是台词,都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代沟隔阂。
于2013年8月6日记

电影《青春派》剧照

电影《青春派》剧照

电影《青春派》剧照

电影《青春派》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