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剧评|《新编辑部的故事》:是纯戏剧么

(2013-05-08 08:53:40)
标签:

影视评论

电视剧新编辑部的故事

杂谈

分类: 2013年

    1991年,因幽默戏谑的语言风格,开创我国电视系列喜剧之先河的《编辑部的故事》,于21年之后拍续集《新编辑部故事》。导演郑晓龙五易编剧多次打磨剧本,杂志社老编辑吕丽萍,新编辑陈好、黄海波、井柏然、王千源、焦俊艳组成“新编辑部”。新剧不但会继承“老编辑部故事”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还将时下流行的喜剧元素一网打尽,如无厘头、后现代等,堪称“重口味”的纯粹喜剧。  
  
    的确,当年《编辑部的故事》高明之处在于它以风趣幽默的调侃语言,不无前卫地将当时初露矛头并在未来的时光中越演越烈的时弊来了好一通前瞻性的针砭,而剧中王朔开垦的平民化调侃之风在冯小刚和葛优等喜剧大师的进一步演化下足足盛行了二十余年。而《新编辑部故事》作为续篇问世,固然不敢“离经叛道”太远——它完全承袭《编辑部的故事》文本结构,同样每集锁定一个时下流行的热门现象或话题,同样每集都有腕儿客串登场,同样不乏针砭和嘲讽的用意……但是《新编辑部故事》在喜剧手法上和当年平民化的调侃方式却完全不同,演员的表演更加夸张和小品化,诸多前作中只需要演员用调侃的语言掰饬的事,新篇中都用具体剧情化演绎出来。故此,《新编辑部故事》透露的喜剧气质与《编辑部的故事》截然不同。  
  
    其中,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演员陈好、黄海波、王千源、井柏然、焦俊艳,实力派与偶像派的搭配加盟,令这部剧在质量与人气上得到双重保证,而且在表演上也有了新的尝试创新,人物个性饱满,剧情贴近生活,符合年轻观众的趣味,也融合上年纪人的观点,让人捧腹之余,还有点回味。而有人却说,作为经典重拍的这部戏,延续了吕丽萍饰演的葛玲这一典型角色作为老媒体人的代表,来对抗陈好、黄海波、王千源和井柏然等一众年轻的媒体新人。剧中角色其实设置上还算新颖,不但每人都个性鲜明,而且算得上是搭配合理。黄海波扮演的袁帅自恋且多情,陈好更是好久不见,却不得不提的惊艳。多年之后依旧是万人迷且拥有着不俗的气场。  
  
    这部戏的特点很鲜明,情景喜剧跻身黄金时间必有自己的杀手锏。特别是在当今诸多类型剧扎堆的情况下。本剧独辟蹊径的抛离了谍战剧的步步惊心,后宫戏的你争我夺和家庭伦理剧的狗血无比,直接用媒体说媒体,揭秘了行业机密。承袭了前作的喜剧风格之余,又一次上演了一幕幕依托“指南人生”而上演的悲欢离合与娱乐大观,值得一看。时至今日,电视剧已经不再是单一类型,以及拥有单纯的娱乐功能。比之大部分娱乐至上的影视作品,《新编辑部故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台前幕后的双管齐下。幕后优势还算是到位,首先即是导演郑晓龙,他有《北京人在纽约》和《金婚》等一系列热播作品收获过好评,甚至刚刚大火余温依旧的《甄嬛传》更是经典之一,因此,其把握时代脉搏,熟知观众心态应是不二法门。  
  
    作为经典重拍的这部戏,延续了吕丽萍饰演的葛玲这一典型角色作为老媒体人的代表,来对抗陈好、黄海波、王千源和井柏然等一众年轻的媒体新人。剧中角色其实设置上还算新颖,不但每人都个性鲜明,而且算得上是搭配合理。有王千源的刘向前承袭家庭宅男的精明算计,他在东北故事《钢的琴》中已经证明了贫嘴的平民风格很适合他。所以说这一次让人不爽的是咄咄逼人的刘向前,而不是他的出色表演。至于黄海波扮演的袁帅自后的井柏然,太多时候让人不只是记住俏脸一张,有点儿转型成演员的趋势。可能最大的遗憾就是某些场景内由于剧情的夸张风格,削弱了角色自身的现实性和真实感。甚至个别演员显然如黄海波由于太过熟悉,需要渐渐被我们接受这种个性鲜明的角色。不过这里要提一句片中的新演员焦俊艳扮演的女孩小米,她很有眼缘的清丽形象为本剧增加了不少看点。  
  
    新编辑部里的六个人也通过努力,最终将编辑部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一个既团结友爱、色彩缤纷的有爱集体。不得不说,尽管在《编辑部故事》成为经典后拍摄续集很需要勇气和智慧,但《新编辑部故事》还是做到了,它不仅留下了《编辑部故事》中的精髓,还将其中所要传达的精神深化,让编辑部再一次走进了现实生活。而与老《编辑部故事》不同的是,新剧剧情将嘲讽的重点从文化产业转向了时尚和娱乐圈,更与当前备受关注的娱乐热点密切相关,比如选秀、鉴宝、幸福指数、旅游陷阱、啃老、微博等,不知不觉中把住了代的脉搏,和年轻一代并肩站在了一起,可以说相当与时俱进。虽然是22年前老剧的续拍,却毫无和社会脱轨之感,衔接紧密又紧跟时代潮流,堪称续拍中的典范。  
  
    或者,在《新编辑部故事》的另一大特点是喜剧风格多样,充满喜感。看过旧剧的观众可能还对当年众编辑的伶牙俐齿记忆犹新,平民化的调侃、犀利的讽刺也着实让人怀念。但是新剧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幽默,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众多新的喜剧元素,虽然演员们的嘴上功夫仍然厉害,但是表演更加夸张和小品化,充满喜感,时下流行的喜剧元素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荒诞、冷幽默、无厘头、后现代,甚至微博段子,都被搬上荧屏。而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相声、双簧、歌舞等,同时加盟电视剧,则让观众耳目一新。  
  
    总体来说,前剧语言精彩,睿智、犀利;而演员的表演更加娱乐化。而该剧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则是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和前作一样,《新编辑部故事》也是起于杂志危机,终于皆大欢喜。编辑部的重振之路是坎坷的,途中遇到千奇百怪的困难,但是众编辑逢山开路,一路欢笑着就把困难打发了,就连时代的脉搏,和年轻一代并肩站在了一起,可以说相当与时俱进。虽然是22年前老剧的续拍,却毫无和社会脱轨之感,衔接紧密又紧跟时代潮流,堪称续拍中的典范。都说经典难以超越,《新编辑部的故事》最大的突破就是通过喜剧或者说情景剧特有的夸张式演绎风格让我们在对老版致敬和怀念的同时重新认识到了一众性格各异的六人团体和色彩纷呈的友爱集体,期待编辑部会擦出更多精彩幽默的火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