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忠烈杨家将》:缺乏历史痕迹的悲壮

(2013-04-15 08:08:00)
标签:

影视评论

电影忠烈杨家将

杂谈

分类: 2013年

    电影《忠烈杨家将》故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居功至伟。怎奈奸 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 辽国皇帝约请宋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五郎失踪,七郎被擒。杨继业和儿子六郎、七郎被困两狼山。潘仁美公报私仇,不发援兵,并乱箭射死突围求援的七郎。老令公寡不敌众,头撞李陵碑殉国。金沙滩交恶之战,杨家将奋勇血战,折戟沉沙。唯剩六郎突围,险遭潘仁美毒手,回京师东京汴梁告御状……  
  
    的确,影片《忠烈杨家将》里,是以一种壮烈地方式展现了杨家将的命运之战,在惨烈的战场上以父之名一步步倒在征程中。然而无论战事如何激烈,都以一种高昂的姿态谱写完自己的生命之歌。在这里没有怯懦也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冲天的怒火与傲然的刀枪剑戟,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人生擂台。同时,也发觉这是一部独特的电影,剧中台词量和文戏极少,所有的情感和故事,都靠动作戏推动,而最后又能达到文戏带给观众的情感共鸣。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在对民间传说的理解也很是到位,原本松散的金沙滩、双龙会,变成如今节奏感紧凑的“拯救大将杨业”。而影片语言上也很是抢戏,残酷的战争场面更衬托出忠孝仁义四个字的分量。  
  
    仔细品评影片的表达方式,发现从影片另外一个人物线索来看检视影片,邵兵饰演的耶律原来看故事的展开会有另外一种收获,一路过关斩将与打点子游戏通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即将通关的时候却意外败北,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杨氏兄弟一路抵挡,最终杨六郎时则恰好应了哀兵必胜之理。  
  
    而且,在所有艺术形式的创作中,东方式的超级英雄和西方超级英雄全然不同,同样的,东方人的悲剧讲述方式和西方悲剧的讲述方式也几乎不同,这根本原因自然是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所致。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以为通过本片可以看得出于仁泰尝试做了一些尽可能去调和东西方口味的处理,这因应是他曾长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的缘故,但他也或许会因此招来两极分化的讨论。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杨家将,或来自评书,或来自书籍,或来自以往的影视作品,每个人又因为价值观的异同而有各自取舍最接近自己内心喜欢的版本的杨家将,像电影《忠烈杨家将》中,或许也只是导演于仁泰心里喜爱的那个杨家将。  
  
    看完影片《忠烈杨家将》以后,觉得这是一部容易被忽视的作品,因为这个档期不乏佳作。但古装战争、悲壮忠烈,有血有肉,这些鲜明饱满的特征足以支撑起它的独树一帜,至少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另一种版本的“十月围城”,也可以想象成东方版的“七武士”。或者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了解杨家将的故事,却因为这电影,真正感受了一回忠、孝、仁、义的典范。看电影的初衷原来也就是支持那么多帅哥的电影,到真正看的时候,已经忘却了这点,被里面一个个真实的人物而打动。挺有意义的。  
  
    然归根结底,这还是定位于一部战争片,必然要有战争片的叙事主题,即使是古装战争片也流行和热衷于对战争残酷性的探讨,比如七子带领父亲杨业在突围过程中一个接一个战死,这样的设计或许会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但无论是借鉴还是致敬,营救战争本来就存在共通性,因此电影采用好莱坞战争电影类模式化的叙事方式也是骤然成立的,更何况能表现出型男们身上大无畏的男子气概、英雄主义和有情有义的兄弟情。  
  
    或者,从电影角度而言,像导演于仁泰采用的是曾经香港电影最为擅长的三条线索并行发展的方式创作本片,如杨家将的殉国,也分为了主观(如佘赛花家中苦盼)和客观(如潘仁美的陷害与耶律原布下蚕食阴谋)的角度来共同阐述,从而让影片的悲怆显得更有力量。若是说电影的遗憾之处,却在于编剧在写辽宋战争、潘仁美与杨业的恩怨因果背后的历史问题是刻意淡化了的,其中的纠葛竟变成了源自杨家和耶律原、潘仁美的私人恩怨,对于电影要打入国外市场,毕竟外国观众对于这段历史不了解,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样的设定未免显得有些草率和儿戏,也使得影片中的几场大战和牺牲戏稍显刻意。  
  
    拍摄手法上,这部电影《忠烈杨家将》里也力求真实、完美。激战惨烈的大场面堪比好莱坞大片,特写镜头的运用则强化了杨家男儿为国捐躯的“忠与烈”。对杨家七子的镜头分布也比较匀称,且能通过短短瞬间就烘托出“杨家七子”每一个人的特色所在。与此同时,影片对兵器在那个时代战争中的作用也有不少描述,无论是杨大郎的长枪,还是二郎的短刀,抑或是三郎的神箭,都在武术指导董玮的设计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大漠孤烟、漫漫黄沙、滚滚乌云等自然景状,以衬托出杨家英烈的“悲与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