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结束了,今天孩子就要到学校进行报名上学去,然而关于春节给孩子的压岁钱,很多父母都会是从孩子兜里“没收”起来。而在网络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前些天跟朋友在说过年压岁钱的事儿,一直以来都是我给孩子保管压岁钱。一提到压岁钱,在一旁看宝宝漫画的女儿就跟我闹起来,说我每年都侵犯了她的权利。今年必须把压岁钱给她,这是她的财产,我没有权利用!还说她可以去法院告我!真是把我气死了,她居然这样对我说话。
的确,父母在“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属于“犯罪”。大人给孩子发“红包”属于赠与性质,与孩子之间形成的是赠与合同关系,“红包”一经孩子接受,赠与合同就依法成立。有的父母认为,他人给孩子压岁钱毕竟只是名义上的,孩子只不过是充当了大人之间人情来往的桥梁而已,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红包”给了孩子,其所有权就属于孩子的了,家长无权予以没收。
而父母“没收”孩子的压岁钱“犯罪”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样规定的,孩子或被监护人受赠与的财产是其合法财产,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只有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才能处分,否则处分行为便不具效力。即使经被监护人同意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被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人认为压岁钱不是他人对孩子的赠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大人之间的交情(或变味成别的乞求之情什么的),他人那压岁钱也打发不出手。“给孩子”只是一个借口,没有必要神神叨叨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定性为“赠与合同关系”。认同这一观点,对于教育下一代很有害,让孩子非经奋斗便“白捡”财产收入,这有损孩子自立精神的培育。
另外一些人认为,国外外的那些老外的清醒可以借鉴——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不是家长任意揉捏的橡皮泥,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或者压岁钱打赏)都会留下划痕。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与轨道,需要最科学而细致的呵护。从奖励的属性来讲,孩子到了年关,便有人送给自己几十几百甚至更惊人数额的“奖金”,这是针对这一年来他的什么成绩或者进步来奖励的呢?不明确这件事,这压岁钱就构成了一种不良诱导,会成为孩子是非观与荣誉感的一大误区。(不知道外国是否在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里有压岁钱的民俗,恕我寡闻)
但就压岁钱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压岁钱是使我们国家的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那么就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毕竟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都很节俭,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视这一点,但人们对过春节时给孩子散发年钱这件事,却无人非议。因为散发年钱是中国人注重亲情的一个侧影。春节时合家团聚,让人倍感亲情浓郁。却也要正确去对待压岁钱这种民俗。
以往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有关于孩子压岁钱的讨论,是非褒贬的意见都存在着,但无论如何,正好用这种风俗习惯,当作教育孩子的一个契机。比如,可以借机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交往。孩子收到压岁钱时,我尽量让孩子明白,大人不是无缘无故给他钱,而是对他成长怀着希望,用压岁钱对他健康快乐、长高长大表示的心意。所以接到压岁红包,一定要谢谢亲戚朋友,一定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我们也要派发压岁红包给别人,也希望别的孩子快快长大,祝别人幸福快乐。
另则,培养孩子独立支配压岁钱的能力。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压岁钱自然是父母代管。到会走路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尽量告诉孩子,红色利是封里的压岁钱,是亲戚给他的,应当由他自己好好管理。我们找了一个奶粉罐子,让他把自己的钱放在里面,叮嘱他自己保管好。现在,孩子有时自己去商店买文具、玩具和食品,大多是用他自己的钱。五岁以后,孩子会隔一段时间数数自己剩下多少钱了。等等等等。
记得在我小时候,在收受到亲朋好友的压岁钱以后,爸妈都会事先尊重那时作为孩子的我商量好由他们保管,并根据生活和学习需要来进行支配。其实,现在也有很多的父母也会根据自己的孩子或家庭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理财的思想,节约的好习惯。早期孩子较小时可以由家长带为保管,但要和他们说清楚钱的去向(如留着以后上学用)潜移默化,效果不错。
当然,父母在“没收”孩子的压岁钱时,可以在征得孩子同意,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账户,由父母或在父母监护下来让他们自己保管,把他们的零花钱存进去,另找一笔记本,记录每一笔取出的钱的用处,让孩子自己分析哪一次用得最有意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用自己钱的习惯,尽管钱是大人给的,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节约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勤俭节约,言传身教,让孩子跟着学,就很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起好的花钱习惯。比如过年过节,讨论买东西、送礼,父母自己就铺张浪费,孩子必然也是大手大脚。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看父母如何合理规划、讨论合理用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自然这里也包括前面讲的,千万别盲目去“没收”孩子的压岁钱,把孩子的压岁钱“充公”为“其他”的用途。
当然,也有的观点则认为,不发压岁钱不违法。绝对没有互不相识的人在过年期间看到小孩就给钱的!目前熟人之间给孩子压岁钱大都是由于是大人之间的关系不错或亲戚关系导致的,特别是熟人之间绝大多数是相互给孩子压岁钱,虽然法律条文证明家长不能管孩子的“压岁钱”,但没有法律条文规定过年不能不给孩子“压岁钱”!既然这样,为了避免孩子因钱惹事,就有一条大人具备百分之百主动权的路可行,那就是不给孩子发“压岁钱”!
现实中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平时连孩子的学习都无暇顾及,根本没有时间时时操心孩子手里的那些钱。所以,在把大把的“压岁钱”放到孩子手里之前,首先要求孩子的家长有管教孩子的能力和为此而付出的时间。诸如此类。
于2013年2月20日记
--------------------------------------------------------
相关新闻链接:父母“没收”小孩压岁钱犯法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