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牙之路: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

(2009-06-03 15:58:01)
标签:

雕器

牙雕

象牙球

李夫人

日本

文化

分类: 历史传奇

象牙之路: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 

象牙之路: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

      象牙雕刻是源自史前的雕刻艺术,从商代开始,便注入了浓重的人文意义。然而,珍稀的牙雕器却使大象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大象由始祖象进化而来,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如今已退缩至云南边陲,不过百头而已。

     簇簇海棠迎风盛开,花瓣柔腻、细润,恍惚看得到缕缕似有还无的清芬,正从花瓣间静静升腾、静静飘逸;鸟兽活跃在林间,野性盎然,生机勃勃;一旁的亭台楼榭,飞檐滴翠,回廊

曲折,犹如一首讲究平仄韵律的古诗……这是何方胜境?

     答案是:这些景色存在于“方圆”3厘米的方格内,方格存在于一枚长30.25厘米、宽3厘米、厚0.55厘米的牙尺上,而牙尺则存在于上海博物馆。

     这枚珍贵的唐代花卉鸟兽纹拨镂牙尺,可借助放大镜,清晰地看到上面共有10个小方格,除2个格子中是层叠的楼阁外,其余8个格子中都是栩栩如生、春色尽染的生态图。它不仅令我惊诧莫名,更让我会心一笑,因为早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创造了象牙雕刻工艺上的奇迹,并在殷商时期,赋予了它深重的人文意义。

     与玉一样,最初,象牙制品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我们的先人使用,比如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等。历史步入殷商后,象牙制品的实用功能发生了改变,开始升腾出一定的宗教意义。这一点,可以从青铜器说起。

     去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5000年文明瑰宝展”,我花费了5天时间对其进行记录和拍摄,早晚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同上下班,中午就在展厅外的长椅上吃个面包草草填填肚子,10分钟的小憩过后,又一头扎进光线幽暗的展厅。青铜器设在展馆入口,转过史前时期的骨笛等遗珍,迎面撞见的便是它们那巨大、庄重、神秘的身影。不过,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挤在四周拍照,后来者只能透过幢幢的人影和无处不在的胳膊,看到青铜器的局部。

     每次我都是一个耐心排队的等待者,今天,当我把当时拍下的青铜器纹饰与牙雕纹饰进行比较时,发现曾经的等待并非毫无意义。首先,我发现二者的纹饰竟然极其相似,都是以饕餮纹、虎形、夔龙纹等为主,也都显现出原始粗犷的狞厉之美。青铜器是当时盛行的礼器,商代先人认为,青铜器上的狰狞神兽,可以通天地、通鬼神。从这个意义上,牙雕器无疑也沾染了原始崇拜的浓郁色彩。

象牙之路: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

但显然,牙雕的宗教色彩与青铜器的宗教色彩又迥然不同。我仔细观察了两种器物上的神兽形象,看到青铜器上的神兽大多血盆大口,口中衔人,但牙雕器上的神兽则大都闭口,口下亦无人之形象,通体散发出祥瑞的气息。

     可见,牙雕器更具有世俗气息和人文内涵,它通过“协上下”、 “承天运”、避邪求吉的祥瑞含义,表现了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使得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站在人的个体的精神层面上,了解并进入古人的心灵世界。

     商代开创了中国骨雕的黄金时代,从复杂而仔细的牙雕工艺来看,商代已有专门制作牙雕的人员。周代商后,牙雕工艺成为周代手工业“八材”中的一项—珠、象、玉、石、金、革、羽,“象”,指的就是牙雕。周代出现的手摇加工“车床”,使牙雕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随着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鬼神色彩逐渐淡化,牙雕器的功用又开始倾向于生活实用。《西京杂记》中有汉武帝“以象牙簟赐给李夫人”的记载。簟就是席,功用大概与我们现今所使用的凉席相同。不过,这种席由象牙丝编织而成,其制作方式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象牙的主要成分是象牙质,象牙质由碳酸钙、蛋白质和有机体构成,硬度为1.5,比重在1.7?1.9之间,所以获取象牙丝时需要经过特殊的工序,明人祝京兆在《野记》中记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先将象牙煮软,待软化后,抽取牙条,此时的牙条已柔韧如线,编织后,纹理均匀光滑,光泽温润,便于收卷。

这种制作工艺的繁琐和昂贵,或许也只有李夫人才能够消受得了。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本土后,牙雕器基本洗尽了宗教色彩和实用工具的铅华,尤其明末清初时,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古典主义审美观,对广州等地的牙雕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牙雕器出脱为珍玩,逐渐走向观赏、展示之路。

     经过数千年的精雕细琢,中国牙雕工艺已是炉火纯青。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我国的2 6层象牙球与日本的32层象牙球同时参展,日本在层级上占据了优势。后来,中国参赛小组建议以沸水浸泡两个象牙球以观结果,实验过后,日本的象牙球分崩离析,因为整个球体全部由象牙块黏合而成,而我国的象牙球,则以整块象牙雕镂而成,并无丝毫损坏。

关于我国牙雕与日本牙雕的渊源,实际上早在秦时便已开始。徐福东渡日本时,就曾带去大量牙雕器。

象牙之路: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

     牙雕器曾寄托了古人的精神慰藉,它那无以伦比的柔腻的美感,带给一代又一代人难以言喻的精神享受,然而,古往今来,人们对象牙的猎取,几乎断送了这种由始祖象进化而来的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在4000多年前,我国江汉平原北部和黄河流域,都有大象出没,现在,却只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小部分象群存在。

     通过甲骨文中关于猎象的记录,我们得知,商代时,黄河流域象群丰富,直到周代,各诸侯国进贡周天子的贡品中,还有大量象牙。但丰盛只是短时期的现象,自秦、汉两代始,大象的生存状况已受到明显威胁,加之长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冷,野生大象的栖息地急速萎缩到西南一带。“就地取材”已成奢望,“外出觅材”的象牙之路就此开通。但由于异地取材路程遥远,因此,各朝代象牙器的多寡也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国势强弱。

     海上象牙之路于西汉时期开启,当时,南方的大都会广州(番禺)一带多于南洋通过水路进口象牙。广州南越王墓于198 4年挖掘时,就有5枚原支象牙出土,这些象牙并非来自东南亚,亦非印度,而是来自非洲。可见,当时的国际象牙贸易网已呈展开之势。但相对于盛唐,汉代的国际贸易并不发达。

     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国际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印度、泰国、缅甸、苏门答腊、爪哇、斯里兰卡等,都是大唐的友好邦国,在文化交融时期,象牙也得以大量进口。周代时,文武百官中,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执象牙笏上朝,而唐代五品以下的官员也都可以持象牙笏。但进口象牙成本很高,因此,只有权贵阶层才能够拥有牙雕器。

     随着国内大象数目愈发减少,进口象牙逐渐成为主要的牙雕器材来源。宋代皇家工艺品作坊文思院所需的大部分象牙都完全依赖进口。《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一次从外国进口的象牙数目就达7795斤。这近万斤的象牙背后,凝聚着多少大象的亡魂,令人不寒而栗。

     而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央政府与各地的交通更为方便,与南洋和印度洋沿岸诸国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就在这些繁荣经济的贸易之路上,大象的命运愈发堪忧。从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广西、云南及交趾、安南和西亚、东南亚地区的大象遭到大规模捕杀。血腥的象牙之路伸展至今,据称,云南南部的野生大象总数已不足30 0头,成年公象仅20余头(母象无象牙,因而躲过了屠杀)。

不仅国内大象出现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大象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在越南,象牙价格达到了每斤30 0 0美元,牙雕器的价格则是每斤3726美元,昂贵的象牙使偷猎者不惜铤而走险,致使越南本土大象只有150头左右,而邻近老挝的大象数量也不过1000只。

     非洲象无论雌雄均长有象牙,这使得非洲象遭遇的屠杀更为严重。成年非洲象的象牙可达3米,象牙的1/3长在头骨中。为获取象牙,偷猎者大都先将捕获的大象的脸部砍开,抽出象牙,然后将尸体弃之荒野。2007年动物保护组织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年近5%的非洲象被屠杀。生物学家因此担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再也看不到这种矜持而雍容的动物缓缓地行走在草原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