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面行“作揖礼”,学校不必做统一要求

(2020-04-24 17:31:38)
标签:

教育时评

王营

作揖礼

统一要求

分类: 王营评教育
见面行“作揖礼”,学校不必做统一要求

见面行“作揖礼”,学校不必做统一要求

王营(特约评论员)2020-04-24 17:00

随着初三、高三年级的复学复课,校园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衢江区各中小学校,见面作揖不握手,成为校园新风尚。在衢江区第一初级中学,正确行作揖礼是学校复课后各班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学生们纷纷表示,作揖礼应用于师生礼仪之中既是传统礼仪的继承,也是特殊时期自我防护的需要。目前,衢江区各中小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师生之间推广使用作揖礼,倡导大家积极践行文明新风,科学防控疫情。

如今,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场合,为了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医疗专家建议人与人之间接触保持“一米左右的社交距离”,不提倡握手或拥抱。浙江衢江中小学在校园推广作揖礼,能有效避免师生近距离接触,对特殊时期师生校园自我防护具有现实意义。

作揖礼的确有利于传统礼仪的继承。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每一项礼仪的确立和定型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揖礼相传源自于周公所创的“周礼”,代表着彼此相互尊重、信任。随着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作揖礼也被废除,代之以现代社会的握手致意。作揖礼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项资源,倡导学生在应对疫情的特殊时期有选择地使用,对于学生理解礼仪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有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倡导,但没必要统一要求。如果统一要求师生在校园见面时行作揖礼,则未免有些刻板,甚至给人以作秀之感。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保持“一米左右的社交距离”是底线。至于见面后怎么行礼,不必作统一要求。事实上,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非特殊原因、特定情境,平时很少有见面握手拥抱的情况发生。疫情防控期间,双方见面时相互点头致意或者一个友好的手势,能够表达彼此的心情即可,不必停下脚步、摆出拱手弯腰的架势。

古代礼仪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后人可以挖掘和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但不一定效仿践行。在现代社会,礼仪应以简洁实用为宜。正如《论语》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贵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不一定非要讲究繁文缛节。师生之间贵在相互尊重、举止文明、和谐相处,没必要拘泥于见面后行什么礼或者怎样行礼。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见面行“作揖礼”,学校不必做统一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