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此处理教师值得商榷

(2019-11-25 10:49:02)
标签:

教育时评

处理教育

王营

商榷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如此处理教师值得商榷

如此处理教师值得商榷

王营

2019年11月12日,河东新区洋渡实验学校教师陈某在班级群给“各位家长”留言称语文半期成绩出来了,“80分以下5个”,这几名学生拉了班级后腿,并称这5个人应该为全班感觉羞愧,“让我们班丢脸”。有家长随后在群中表示,老师不应该“歧视每一个学生”,并随之引发了老师与家长的争论。

11月15日,四川遂宁市河东新区社会事业与群众工作局在官方微博@遂宁河东发布对该教师的调查处理结果:对涉事老师作出全校通报批评、停课反思一周、书面检查,以及取消近两年评优晋级资格。

客观上讲,做为一名教师,在家长群这种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上发表类似不恰当的言论,的确有暴露学生分数隐私、歧视学生之嫌,有损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理应依据有关规定,对涉事老师进行处理。

然而,这种对教师的处理方式却值得商榷。笔者注意到,在处理通报中,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表述,并且从报道文章下面的跟帖中,也有人将这名教师的做法定性为“师德问题”,这是师德问题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对涉事做出“全校通报批评、停课反思一周、书面检查”的处理可以理解,也理应如此,但“取消近两年评优晋级资格”,是不是有点过分?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

“师德”是什么?简单地说,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一名教师如果师德有问题,也就没有资格当教师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考虑不周,说错了一句话,或者做错了一件事,相关部门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其平时工作多么努力,动不动就给扣上“违反师德”的帽子,岂不相当于给教师判了“死刑”?如果因为说错一句话或者干错一件事,就断定教师师德有问题,那真正合格的教师就没有几个,因为圣人孔子也会做错事,曾经私自去见南子,能说孔子师德有问题吗?

“取消近两年评优晋级资格”,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无论这名教师工作多么努力,成绩多么优秀,都相当于白干了,评优晋级都没有他的份,如此沉重的处分合理吗?这名教师只是在一种公开的场合发表了不当言论,并没违法犯罪,就事论事,针对其眼下所犯错误处理就是了,怎么能殃及到未年两年的待遇?退一步说,即使违法犯罪人员,刑满释放后,社会也不会将他们一棍子打死,也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想一想这名教师对学生的成绩为何如此在乎、如此焦虑,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在许多地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手段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教育主管部门向学校要升学率,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就必然向学生要分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面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恨铁不成钢,说了几句过头的话,这是歧视学生吗?是师德问题吗?其实,相关部门在如此严厉地处理教师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是不是合理?

教师是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些行政部门的领导为了自已的面子,为了对上级有个交待,面对教师在工作中的失误,往往挥舞起处分的大棒,将问题上纲上线,对当事教师做出过重的处分,令其颜面扫地,斯文荡然无存,这样做似乎对教师群体发挥了最大的震慑作用,但也寒了大部分教师的心。

教师也是人,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相信,大多数错误不是原则上的错误,更不是师德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处理教师在工作中的失误时,要分清错误的性质,不是原则上的错误,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内部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错误,并下决心改正错误。当然,如果少数教师真是师德有问题,或者违法犯罪,犯了原则上的错误,这样的教师理应从教师队伍中清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