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王营家庭书房阅读习惯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要重视“家庭书房”建设
王营
到同学或朋友家串门,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家庭有专门的书房且有数量可观的藏书,如果孩子智力上没有问题,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有的家庭没有书房,家中除了孩子的几本教科书之外,难以找到一本带字的读物,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尽管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理想。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不排除有的孩子智力超群,既使家中无书可读,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孩子在堆满书籍的家中长大有助于识字和数学的学习。这项针对31个国家的16万成年人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小生活在周围堆放至少80本书的环境中,有助于在较早阶段养成阅读习惯。专家指出,在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会得到持续积累,收益远远超出从父母的言传身教或自身接受的教育和今后从事的职业中汲取的养料。研究同时强调,在几乎没有任何书籍的家庭成长起来的男孩的学习水平通常低于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家庭具备数量充足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从我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证明。80年代末期,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当语文教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每月逛书店、买书成了我的生活习惯,等儿子上小学时,加上大学读过的教材,我已积累了满满的两书柜书。每天放学回家,儿子完成作业后,随手从书柜里挑选一本自己觉得喜欢的书,有兴趣时就一口气读完,没兴趣时就随意翻看,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他高中毕业。整个中小学阶段,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补习班、培训班,但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后来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现为中科院在读博士。
上大学后,每次和儿子交流,我发现他读书很杂,涉猎广泛,我知道事情的他几乎全部知道,我不知道的他也能侃侃而谈,令我刮目相看。他的专业虽然是土木工程,但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也有自已的见解。这说明中小阶段的读书积累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他对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家庭书房建设,首先要求家长要加大书籍的投资。现在工资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几乎家家都开上了汽车,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每月买几本书应该不会增加经济负担。但是,每到一个家庭,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家庭,除了能看到富丽堂皇的装修外,却难以看到书房、书柜、书籍,有的家长宁愿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也不舍不得买几本书。孩子在如此无书可读的环境下,怎么能要求他们读书爱书、成长成才呢?
家长要树立投资书籍就是积累财富的理念。有家长说,我只管挣钱,只要钱挣得足够多,孩子将来就衣食无忧。物质财富当然要积累,但也要重视精神财富的积累,钱再多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但家庭的精神财富却可以惠及子孙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书籍就是为孩子积累精神财富,金山、银山,不如为孩子留下一座书山。因此,无论住房面积大小,每个家庭都要给书房留出一席之地;无论家庭支出多么紧张,家长每月都要有计划地买书、购书。
其次,重视家庭书房建设,还要创设读书的氛围,让书房真正发挥作用。有喜欢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喜欢读书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读书,家长也必须爱书如命。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一直提倡建设“书香家庭”,通过亲子共读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在工作之余要推掉那些无用的应酬,远离浮躁、喧嚣的场所,走进书房,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孩子生活这样的氛围中,读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这远比参加课外辅导班收获大得多。
前一篇:校长要在“示弱”中成就人
后一篇:助学课堂:为自主学习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