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王营平板电脑翻转课堂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严禁学生将平板电脑带入课堂,“翻转课堂”实验如何开展?
王营
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以下简称《方案》)。诸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
《方案》要求,学校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教育领域的“翻转课堂”实验。“翻转课堂”也称之为“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先学”,课堂上教师则采用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等方式进行“后教”。
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必备条件是学生要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或平板电板,并且上课时学生要将手机或电脑带入课堂,根据学生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师生进行现场解答、订正学生作业,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而《方案》则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均不能依赖电子产品,这样以来,“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是否还能进行?
答案非常明确,这一要求不影响“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师首先要清楚,“翻转”不是一种课堂操作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是实现这一思想的手段。翻转课堂的关键是“转”而不在“翻”,“翻”的是外在的课堂模式,“转”的是内在教育教学思想,因此“翻转课堂”并不像教师给学生提供视频那样简单,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或平板电脑,而是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的具体化,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从这一意义上讲,凡是把学生的“学”前移,把教师的“教”后置的做法,都可称之谓“翻转课堂”。前移学生“学”的方式方法很多,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发挥小组合作作用,也可以在课堂上预留时间先让学生自学,并非一定要求教师把讲授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上转倒学生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况且,如果一所学校每一学科都使用“翻转课堂”录制视频,按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计算,以初中学生为例,一天要上五、六门课程,每天学生要拿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观看视频,再加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必然会增加的学生课余负担。而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不可能仅仅使用手机、平板观看视频,还可能会用来玩游戏、看电影,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定然损害学生的视力。
然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翻转课堂”又是促进这一融合的有益探索。有鉴于此,《方案》在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的同时,也作出了弹性规定,即“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这对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的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时,并不一定将每节课教学内容都录成视频,也不一定堂堂课都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选视频内容,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哪些内容需要录制视频、何时恰当使用视频,应当成为今后“翻转课堂”实验研究的新课题。
前一篇:亟须培育教师的评价素养
后一篇:扎根课堂方成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