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假期“弯道超车”,要当心“弯道翻车”

标签:
时评王营弯道超车弯道翻车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希望假期“弯道超车”,要当心“弯道翻车”
王营
对学生来说,暑期本应是放松的时间,可如今暑期培训班盛行,更有家长把暑假看作是“弯道超车”的时机,导致孩子比平时上学更忙更累。对于孩子上暑期培训班,家长态度如何?(8月7日中国青年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暑期是学生“弯道超车”时机的说法,38.7%的受访者表示认同,21.8%的受访者不这样认为,34.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交互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对此说法明显认同度更高。
众所周知,速度大致相同的汽车到达弯道时,要想超过其中的一辆,必须改变方向,力争在内圈上行驶,才有机会超越前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弯道超车。体育比赛中,这一现象也经常出现,速度大体相当的运动员,当到达弯道时,往往跑在内圈跑道上的运动员,瞬间超过跑在外圈跑道上的运动员。
弯道的确可以超车,但弯道超车也有风险,由于超车时速度过快、转弯过急,往往导致“弯道撞车”,或者“弯道翻车”,本来想跑在最前面,但欲速则不达,反而被后面的车辆迎头赶上,并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暑假本来是让学生休息、放松的时间,但如果大部分家长相信暑期是学生“弯道超车”时机的说法,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补习班、培训班,希望籍此在学习上赶超其他同学,从理论上讲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但要小心是由于用力过猛、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不足,或弃学、厌学现象的发生。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弯道超车”了,反而变成了“弯道撞车”,甚至是“弯道翻车”了。
相信这一说法的家长需要想明白一点是,你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弯道超车”,其他孩子的家长(包括学习好的孩子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弯道超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剧场效应”。在一个庞大的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是看的更清楚了,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戏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弯道超车”的与此类似,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暑期里超越其它同学,都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培训班,其实这与都没有报班的效果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孩子的学习的时间更长了,也更累了。
闲暇出智慧,有时候让孩子在假期里进行适度的玩耍,反而更有利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个日本小朋友叫宫本茂,生活在日本农村,八岁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山洞。每逢假期,他就来到这个黑黝黝的山洞,尽情地玩耍,从中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后来,这段童年玩耍的经历启发他开发了电子游戏,这就是火遍全球的“超级马里奥”。研究告诉我们,玩耍对创造力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爱玩会玩的孩子往往创造力更强,童年时的玩耍有时会决定很多人的一生,成为他们创意的源泉。
试图通过恶补实现假期“弯道超车”,以牺牲孩子的假期闲暇来提高学习成绩,是对孩子休息权的剥夺和创造力的扼杀。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孩子假期“弯道超车”,家长要做是,增强假期的教育性,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增加孩子玩耍的时间,扩大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兴趣点,释放其创造性;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孩子的成绩即使一时差强人意,也会在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后一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不是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