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一双“能走路的脚”才能让孩子顺利“起跑”

(2018-08-02 17:42:03)
标签:

时评

王营

能走路的脚

起跑

分类: 王营评教育
给孩子一双“能走路的脚”才能让孩子顺利“起跑”

给孩子一双“能走路的脚”才能让孩子顺利“起跑”
王营

近日,两则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一位82岁的老母亲,儿子是某名校研究生,48岁了还不肯工作,母亲不仅要用微薄的生活费养活儿子,还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一位71岁的老母亲,儿子39岁未婚,老人家至今舍不得让儿子做一顿饭,无论儿子去哪里,都坚持带着电磁炉贴身陪伴、无微不至。

尽管在妈妈眼中他们还是“孩子”,可无论怎么看,这两个“孩子”的年龄都不小了。按照常人的观念,这个年龄阶段的男人理应是家里的顶梁柱,上侍奉双亲、下照顾幼子,和妻子风雨同舟,在奋斗中收获幸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不惑之年还甘居“孩子”的位置,或主动或被动地“享受”着本该颐养天年的老母亲的照顾呢?
答案十分明确,是父母的过分关心和溺爱,使这些孩子从小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精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说,“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家庭养育环境下,让孩子拥有一双“能走路的脚”并非易事。
许多父母将孩子视为家庭的生活的中心和掌上明珠,从小不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务活从来不让孩子插手,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巨婴”,然而却是一个精神生活的“侏儒”。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育儿理念已不合时宜。在国外,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的孩子要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寻求独立的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他们认为,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
在德国,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包办代替。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在我国古代,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也利益于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生活能力。《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有一位太宰(官名)问子贡:“你的老师太伟大了,大概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子贡回答是:“这本来就是上天的旨意,让老师成为圣人,并且精通了各种技艺”。孔子听到这番话后,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圣人,之所以习得许多技艺,是因为年轻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是孩子“起跑线”?父母对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养成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小时候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挫折,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不仅是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人格特征。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言,这样做等于送给孩子一双“能走路的脚”,远比送给孩子礼物或者让他们多参加几个培训班要珍贵的多。因为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无论其学业成绩多么优秀,最终也不会走多远,不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