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老师师德打分”值得商榷

标签:
时评家长打分师德评议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家长给老师师德打分”值得商榷
王营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按学生考试成绩排座位、公开排名”满分10分请打分;“不组织、参与校外有偿补课活动”满分10分请打分;“经常与家长沟通,适时走访家庭”满分10分请打分……(7月16日中安在线)
这个暑假里,合肥市中小学师德考核评议系统正式上线,合肥的学生家长们,通过网上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家长测评表》,给老师的师德打分。据介绍,合肥市的学校在开展教师年度考核前,都要进行师德师风评议,网上的师德考核评议将一直持续到7月31日。按照要求,对每名教师评议的学生、家长人数不得低于70%。
调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和评议,有利于融洽家校关系,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增强师德评议的群众性和广泛性。但客观地讲,“师德表现”是一个软指标,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化形态,很难用分数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价,如果以学生、家长的打分作为评价教师师德的主要依据,未免过于片面,有失客观性。
其一,有些家长可能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的一种趋同倾向。对某一位教师的评价,如果第一位家长站出来说“好”,应该打满分,其它人则会随大溜,也纷纷打满分;同样,如果第一位家长站出来说某教师“不好”,其它人也会随声附和。这样以来,对于师德表现真正优秀的教师而言不太公平。
其二,有些家长可能存在畏惧心理。有的教师本来师德表现不佳,比如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但由于担任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家长害怕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于是给班主任老师全部打了满分,其它任课老师无论师德多么高尚,也要位居班主任之后,这对于其它任课教师而言不公平。
其三,有些家长可能存在报复心理。有的教师由于性格原因,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但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偶尔因为学生学习上的事情和家长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学生记恨,家长也可能不太冷静,偏面地认为教师师德有问题,给这些老师全部打了低分,对这些教师而言非常不公平。
鉴于以上三点考虑,我认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家长打分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做为主要依据。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学校最有发言权;教师平时师德表现如何,同行教师看得最清楚;对待学生态度如何,学生心中最有数。而家长对教师的了解,除了校访、家访之外,大多是从学生口中得知,因此要想对教师师德进行准确考核,还需要学校、教师同行和学生的广泛参与。
对于那些有《负面清单》所列行为的教师,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认真调查核实,更不能单纯依据学生和家长的评价,随意对教师妄下结论,将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因为师德“不合格”,将影响到教师资格登记、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等,对有些教师而言,几乎是判了死刑,可能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所以更要慎之又慎。
在对教师的师德考核与评价中,听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听听来自不同渠道的声音,包括听听学生、家长对老师的看法,这本身没有错。但要通过打分的方式,而且评议的学生和家长至少不低于70%,让使其成了决定教师师德表现的主要依据,这的确值得商榷。
后一篇:教育最该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