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排学生打扫厕所,也是一种劳动教育

(2018-02-19 07:41:22)
标签:

打扫厕所

劳动教育

孩子成长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安排学生打扫厕所,也是一种劳动教育

安排学生打扫厕所,也是一种劳动教育
王营(特约评论员)2018-02-03 10:42

近日,有学生家长在网上爆料称,某学校安排学生打扫厕所、整理楼道卫生,并认为此举不妥,这些工作应当由保洁人员来负责。“我们送孩子上学,为的是学知识,不是去洗厕所、打扫卫生的。” 

这位家长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在理,但他并不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但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包括以洒扫庭除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知识。学校安排学生定期打扫厕所、整理楼道卫生,这是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保洁工作人员的辛苦,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长期以来,由于家长望子女成才心切,以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劳动的机会很少,劳动意识淡薄,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轻视劳动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状,2015年5月,教育部曾发文指出:我国拟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学校安排学生打扫厕所是在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没有什么不妥。
家长之所以反对让孩子打扫厕所,说到底是家长溺爱孩子的心理在作怪。有些孩子在家里不会做什么家务活,生活起居全部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代替,来到学校自然就不会从事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简单劳动。殊不知,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害孩子,因为孩子将来终究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若是连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何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礼记·学记》云:“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所谓“杂服”,就是指“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琐碎之事。古代的孩子六岁开始读小学,小学除了读经外,还要从“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生活规范学起,这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劳动教育。
新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确要求:“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说明,中小学生不仅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还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保证,没有这样的劳动磨练,孩子就难以形成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也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