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营:育人之道也应“一以贯之”

(2017-10-24 10:39:04)
标签:

育人之道

论语

一以贯之

分类: 王营评教育
王营:育人之道也应“一以贯之”

育人之道也应“一以贯之”
王营
 
前段时间,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悖论。比如大家都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小要打好基础,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处处限制学生思维。
 
读罢此文,我想到了《论语》中记载的一个片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本章中所讲的“道”,是指孔子的思想学说,曾子的理解是两个字:“忠”和“恕”。其实,曾子对孔子之道的理解并不全面,孔子之道,除了“忠恕”之外,还包括“仁”之道、“中庸”道,其中“仁”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和核心。“一以贯之”是说其思想学说由一条主线来贯通,这条主线就是“仁”,“忠恕”乃“仁”之方,“中庸”乃“仁”之用,整部《论语》其实都是在讲“仁”。
“仁”之道是孔子一生从事政治、教育、文化等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就像写文章一样,孔子无时无刻都不会偏离“仁”的主题。他曾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种对理想的坚守就是“吾道一以贯之”的具体体现。
教育有也自身的规律,育人之道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法,也应“一以贯之”,不可左右摇摆,更不可打着“创新”的旗号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顾明远先生指出的教育领域的八大悖论,实质上是一些偏离教育规律的行为,违背了育人之道“一以贯之”的要求。
育人之道包括哪些内容?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即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二是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方法论体系,如管理之道、德育之道、教学之道等;三是体现在一所学校,乃至一名教师身上独特的教育追求。
首先,科学教育的理念必须“一以贯之”。建国以来,我们国家虽然经历多次政治风波,但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却贯穿始终,从毛主席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再到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次调整虽然表述上有变化,但始终贯穿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既是对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也是新形势下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借鉴和创新,这样的理念理应“一以贯之”,因为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次,学校也要将自身的教育理念“一以贯之”。学校是贯彻和执行教育方针的最基层单位,学校可以在教育方针和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但是理念一旦确定,就要成为全校上下共同奉行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都要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开展工作。如有的学校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作为德育处和班主任,就要思考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这一理念;作为教导处和任课教师,就是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学生的未来奠基。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应随着校长的更换而发生改变,新任校长应继承学校固有的传统,并结合学校现有实际,对理念作出微调,但不能随意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
再次,教师要胸怀教育理想,将自己的教育追求“一以贯之”。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形成各自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这是一名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比如,有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春风化雨,喜欢用生动的讲解、严密的推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有的教师则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学中善于教给学生方法,课堂上虽无多少言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特别强。这些不同的教学风格都来源于教师的理想和追求,并且符合自身的特点,有时候其他教师是学不来的。因此,学校对教师不可强求一律,强制推行某某模式和方法,要引导教师将自己的育人之道“一以贯之”,鼓励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