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校共育中的换位思考

(2017-09-30 10:04:30)
标签:

家校共育

换位思考

分类: 教育管理
家校共育中的换位思考

家校共育中的换位思考

原创 2017-09-23 王莺 第一教育


虽然班主任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但难免要和家长打交道。家庭教育和熏陶对学生的影响始终是潜移默化和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班主任更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建立了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学校教育才能和家庭教育互利互补,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德行。

案例描述

自2009学年起,我一直担任上海中学数学班班主任,至今已有八年了。相比平行班,数学班学生天赋更高,但大多单纯而晚熟,遇事易冲动。而作为“牛娃”的家长,不乏一路“众星捧月”、以子为荣惯了的父母。他们往往更多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情商的培养,只愿听闻孩子的成功而不愿面对偶然的失误。这时候,班主任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沟通交流,才能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案例1:理科天才的情商培养

S同学是大家公认的理科天才,为人正直善良,但处事却缺乏冷静,常常因看不惯别人的行为而路见不平,引发冲突。开学不久,他就因不满班中一名同学在食堂插队而当众指责,进而大打出手。之后,他又因为不满别人在游泳课上打水仗试图干预,但因为自身水性不好、制止不力,进而恼羞成怒产生冲突。此类事件才一个学期就发生了好几起。S同学的妈妈是一名大学教师,平日工作繁忙,和儿子沟通的时间不多,偶尔有时间交流也是更多地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她对于儿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草率鲁莽并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男孩子该有的行侠仗义。在和S同学的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首先肯定了S同学,社会需要他这样正直有担当的男生,但同时也指出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当,甚至以错纠错,结果往往导致“原告”变“被告”,这样将来到社会上是会吃亏的。起先他妈妈对我的“告状”比较排斥,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但随后她感觉到我是真心爱护孩子,表示今后要多关注他情绪的管控和情商的培养。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母亲的重视和引导,S同学在为人处世方面日趋成熟稳重。

案例2:副班长的年级处分

副班长L同学,平时成绩优异、行为自律,是数学班中难得的让我放心省心的乖学生。一次放学后的年级化学测验,随着收卷铃声的响起,他桌肚里的手机突然响起。众目睽睽之下,他被监考教师叫到了办公室。年级组组长马上让我把他的家长请来共同处理这件事情。按照校纪校规,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教学场所,即便是因为怕遗失而随身携带,也必须呈关机状态。任何考试测验一旦手机铃声响起就当作弊处理,学生要接受学校处分。听了年级组组长的陈述,家长一味强调是自己打电话给孩子的,总之,都是自己的错,和孩子一点关系也没有,坚决不接受学校要以作弊之过处分孩子。

眼见谈判陷入僵局,我只好把L同学的妈妈拉到一边,先安抚一下她激动急躁的心情,然后指出,L同学在教室里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的行为是违反校纪校规的。当时手机铃响全班学生都看在眼里,如果不作处理的话,其他学生会觉得校纪校规轻如鹅毛,或觉得是对L同学的包庇袒护,有失公允,这样既不利于班级日后管理,也有损于L同学在同学中的威望。当然,我们始终是以教育爱护学生为准,也明白L同学不是想要作弊,但是这次确实是他的过错。这次的处分既是给L同学的一个提醒,告诉他任何时候都要守规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次教育,明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我们也理解家长的顾虑和担心,所以处分是年级层面的,一年之内如果L同学表现良好就可以撤除,且不会留档。但是如果家长坚持不配合,那年级组有权保留向学校层面递交的权力。听了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释,L同学的妈妈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也决定把坏事变好事,借此机会给一向顺风顺水的儿子补上一课,也算是一种挫折教育。

事后,我在班里宣布了对这件事的年级处理意见,L同学也当众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我借机再次强调了有关手机使用的规定及其他校纪校规,最后充分肯定了L同学勇于承认、敢于担当的为人品质。一年后,L同学的年级处分自然撤销。

案例分析

要建立通达顺畅的家校渠道,赢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年,我也身为人母,孩子开始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对这方面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首先,我切身体会到父母之爱是天底下最无私也是最自私的爱。无私是对自己的孩子而言,愿意为之付出一切;而自私则是对外界而言,如果有人试图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作为父母一定会站到他的对立面。因此,班主任在和家长交流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谈话的艺术,让家长感觉到你是真心为他的孩子着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容易赢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在和家长沟通时,我们要尊重家长,尽量面带微笑。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我校的家长更甚。他们的孩子大多从幼儿园起就出类拔萃,虽然进入上中后有的暂时落后,有的相对退步,但在家长的心里还是以自己的孩子为荣的。因此,在和家长沟通时,教师不能一见面就告状,这样家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反,教师应该先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我校学生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有的踏实勤奋,有的聪明机灵,有的能歌善舞……只有让家长觉得你是了解他孩子的,肯定他孩子的,后面的交流才能顺畅融洽。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要赢得家长的认可,就要认真做好平日的家校联系工作,更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平时,我们可以借助家校联系单、微信等平台,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感受到你在时时关心他的孩子。当然,最考验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还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如考场违纪要给处分、成绩不佳面临出班等。这时候在和家长沟通时就更要拿捏好分寸,让家长知道学校一切的处理意见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纪律观念和意识,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等。

作为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有礼有节。数学班的学生聪明异常,他们的家长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寄托了殷殷厚望,也对带教他们的教师要求颇高。在和这些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真切体会到只要你是真心为他们的孩子着想的,本着“家校共育,全纳共进”的理念,他们都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互相信任、牢固稳定的家校联合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坚强后盾。

(作者系上海市上海中学  王 莺)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7年6A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