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为什么要“记住父母生日”?

(2016-11-18 11:01:48)
标签:

孝道教育

家庭教育

记住父母生日

教育评论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孩子为什么要“记住父母生日”?

王营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拟制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记住父母生日”“上健康网站,控制上网时间”等内容被列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2016、11、8钱江晚报)
 
浙江省新拟制的这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改过去行为规范对学生要求过于笼统、不易操作的弊端,将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便于学生身体力行。尤其是其中的“记住父母生日”这一条,体现了对孩子孝心培养的具体要求。
由于在以往的教育中淡化了孝文化的内容,当今社会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几个知道父母的生日。笔者曾到本地一所初中学校作过调查,在一个班级中能够准确说出父母生日的不到10%,原因是父母没有及时告诉孩子,或者是告诉了,孩子没有记住,最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孩子为什么要记住父母的生日?难道记住父母的生日就是孝,记不住就是大逆不道?
从传统道德上讲,“记住父母的生日”的确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具体孝行。《论语》中,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番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年龄,作子女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是为父母的健康长寿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对父母的健康担忧。
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曰之诚,自有不能已者。”“喜”是因为看到父母每年长一岁,身体还是那么健康而高兴;“惧”是因为父母每年长一岁,就越接近年老或者死亡,对父母年龄的一喜一惧,反映出子女对父母细致的“孝心”。
当今社会,几乎每位父母都记得儿女的出生年月日,作为子女有什么理由忘记他们的年龄?当然,仅仅记住父母的生日还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多么孝顺,孝心还体现在其它更多的生活细节中,但“记住父母的生日”却可以时时提醒子女尽赡养之责,使父母在有生之年衣食无忧,健康快乐。
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拔苗助长,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的细节。从这一点上来看,“记住父母的生日”虽是一件小事,但却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由此生发开来,对父母的其他孝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