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
(2016-09-08 09:57:32)
标签:
孔子教师节传统文化 |
分类: 传统文化 |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而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人类文明史载以来的第一位教师。在此,我们郑重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建议:以孔子诞辰,即9月28日,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孔子本乎仁爱之心,志于济世救民,一生弘道不辍,其德其行彪炳千古,其言其文泽被后世;孔子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祖述前哲,昭启后贤,创立了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雍容气象与中和特质;孔子敏而好古,整理典册,删述六经,推行大道,中国上古文化赖是以传,中国后世文化赖是以立,中国文化赖是五千年而一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门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被古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导师。
“建国莅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之要津。我们充分肯定现行教师节设立二十多年来对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它唤醒了全社会尊重教育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我们认为,现行教师节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而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不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而且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重光、中国社会的和谐,特别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持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化大国。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凝为一体、互相涵育,荣辱与共、生生不息,已有五千余年。我们确信中国文化自有其内在的、合理的、恒久的价值。我们反对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忧虑西方文化大行其道而中国文化渐行渐远。我们呼吁国人对中国文化采取温情和敬意的立场。我们主张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必然会走上复兴之路。我们认为,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以增进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未来之希望的大、中、小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和同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皈依,进而增进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厚实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汤一介(北京) 庞 朴(山东) 余敦康(北京)
方立天(北京)
林毓生(旅美) 汤恩佳(香港) 楼宇烈(北京) 张立文(北京)
成中英(旅美) 刘述先(香港) 曾钊新(湖南) 蒙培元(北京)
郭齐家(北京) 牟钟鉴(北京) 霍韬晦(香港) 杜维明(旅美)
罗义俊(上海) 蔡德贵(山东) 束景南(浙江) 潘公凯(北京)
郭齐勇(湖北) 杨东平(北京) 张祥龙(北京) 陈
来(北京)
蒋
庆(贵州) 李明辉(台湾) 杨泽波(上海) 盛
洪(北京)
李景林(北京) 王晓明(上海) 胡晓明(上海) 廖名春(北京)
杨儒宾(台湾) 林安梧(台湾) 陈昭瑛(台湾) 张汝伦(上海)
黄玉顺(成都) 景海峰(深圳) 陈少明(广东) 黄
勇(旅美)
汪
晖(北京) 梁治平(北京) 韩 星(陕西)
赵汀阳(北京)
高全喜(北京) 任剑涛(广东) 陈 明(北京)
范瑞平(香港)
康晓光(北京) 林宏星(上海) 杨 阳(北京)
干春松(北京)
秋
风(北京) 韩德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