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为教育唱赞歌 只为老师说实话

(2016-08-23 10:08:49)
标签:

教育

教师

学校

分类: 教育随笔
不为教育唱赞歌 只为老师说实话

2016-08-18 中国教育研究

如果教师不再受人景仰,如果教师缺乏为人师者应有的尊严和魅力,怎么能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引导新一代走向美好明天?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不为国家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套用这一句,可以这样说:不为教育唱赞歌,只为老师说实话,别折腾老师了。

1、让教师活得有尊严

教师,这个曾经与“天地君亲”一道,在中国享受膜拜的职业,如今早已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普通的职业。从教育的平民化、世俗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来讲,这并非坏事。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须保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同时要有自尊、自信。因为,唯有教师自尊、自信,才能传递给学生尊严和快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国终于在2013年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4%的目标。但是,这些经费大都用在了改善学校硬件条件上,学校建起了新校舍,教室装上了“班班通”等多媒体,操场也铺上了塑胶跑道。教育硬件资源得到极大补充,有些学校的硬件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

学校标准化建设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距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可学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好处,教师的境遇也没有切实得到改善。教师仍然在为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而苦恼,为付出与回报的不匹配而纠结。备课时,他们病重的父母也许正没钱看病;上课时,他们的妻子可能正在外劳累奔波;批改作业时,他们的孩子可能还前途未卜……柴米油盐酱醋茶,同你我一样,教师也是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也要面对生老病死、成家立业等问题。虽然在课堂上、在校园里,他们愿意放下烦恼、奉献自己,但他们也只可以付出自身,甚至很多时候,除了尊严,教师再没有可以奉献的东西。

当今,很多地区农村教师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他们买不起房子、养不起老人。对于城镇学校的教师,多数人的境遇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好。这些都是导致教师队伍中能真正安心一生从教者不多的原因。一方面,相较于很多职业,教师的工资不一定是最低的,但其他职业所包含的隐性收入和福利,以及其职业带来的名利与好处,却是教师职业所没有的。另一方面,“教而优则校,校而优则局”,由教师升为校长,再到局长,是很多好教师的梦想,甚至有人想一步跳离“教”门,直接转为公务员。

当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受人景仰,当教师缺乏为人师者应有的尊严和魅力。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引导新一代走向美好明天。

常听人们诟病:大学里有大厦无大师,中学里有人气少人味。操场虽艳,却青春无色。学生可以在比以往都光鲜亮丽的教室里学习,却没能形成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文,许多设备从搬进校园就开始闲置,甚至一个西部县城的中学,宁愿把经费用在建造恒温游泳馆上,也不用于增加教师收入。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一边用大量资金堆砌校园,一边用空洞的师德鼓励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善办学硬件条件不遗余力,可偏不愿为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状态多一点投入。爱建高楼大厦、喜看宽庭敞院,却无视在里面活生生的人。

民族前途系于今日学子,今日学子的状态则取决于教师。多关心、关爱我们的教师吧,让他们活得自信、自尊,快乐、幸福,学生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长远的未来。

2、别再用“技术化”和“神圣化”折腾老师

“技术化”,老师把一堂课上得精而又精,每一分钟站在哪里笑,站在哪里看,板书从哪边开始写,字写多大,让哪个学生互动……精细到这个程度,全部是工业流程中的那些标准,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有活力,怎么能有温度?
技术化还反映在评价上,流行的评价标准有可操作性吗?猜想一下,老师们拿着这些东西怎么办?不再去研究人,就研究这些技术指标已经够老师们受的了。这些东西太严密、太技术化了,你就发觉运行成本很高,折腾死人。长此下去,学校没有文化、没有特色,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但是这样的教育却大行其道,因为这种教育容易比出高低,容易出成就、出名师,容易产生专家。

“神圣化”,技术化达到极致是一种神圣化,另外还有一种神圣化是脱离实际的政治和道德上的拔高。

但把教育摆得高高在上,也应该有足够的配套。比如老师的收入,如果可以达到当地人均工资的两三倍,就必然可以吸引人群中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对老师赋予更多更高的道德楷模功能也就顺理成章。否则,这个圣坛就是虚的,徒有虚名、名不符实,问题就大了。

3、功利化极大地伤害了教育

“功利化”,这里的教育功利化并非仅仅指用教育来赚钱,更多的是指教育的培养方向、教育理念过于功利。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等等。

同时,发现很多人读完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这样就引发另外一个极端观点——读书无用。教育的功利化表面上看是强化教育,其实走到极端就是反过来的“读书无用”,极大地伤害了教育。

4、基础教育如今已“过度化”

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功能过度。基础教育不过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可以在人类社会中养活自己、生儿育女,过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基础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能为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埋单”。把教育当作是万能的,这就是功能过度。

第二,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不用赘述,大家都知道。看看书包都会吓一跳,其中有多少是基础教育阶段该学的?

第三,责任过度。首先是校长责任过度。比如只要是学龄段的孩子,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发生事故,学校都难脱干系。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

其次是政府对教育承担的责任过度。教育是民生,民生就该政府承担。理论上不错,问题是,一些地方官员把重视教育,简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子。他们很少关心教育本身,而是更加关注学校建设,用于炫耀——我们这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最后,孩子们穿得破破烂烂,老师们过得紧紧巴巴,学校的教育教学没人关注,“豪宅华厦”以教育的名义大行其道。教育本来主要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