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遇见你,我相见恨晚 ——读《学记》有感
(2016-08-23 09:58:16)
标签:
学记传统教育教学 |
分类: 传统文化 |
遇见你,我相见恨晚
——读《学记》有感
江少梅
2500多年后,我们才相遇,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走进你,反复地品读你,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你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本应该为中国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知。
遗憾的是,我,一个堂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却没在校和你相遇,你是不是觉得非常滑稽可笑?那些满腹经论的讲师们滔滔不绝的或是自己编的书,或宣扬西方的教育观,何曾和我们论及你呢?你就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被埋在泥土里。但明珠岂能被弃,你又被有识之士拾起,我便也与你相逢。
佛曰:无论事情开始于什么时刻,都是正确的时刻。此时于你相识,就是正确的时刻,追本溯源,让我细细地品读你——
善的本性一直保持到生命的尽头。
什么是教育?在此之前问我,我真是混混钝钝,一知半解,大学中所学的相关概念早就烟消云散。
可是你却用洗练的文字,微言见大义。“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时观而弗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化民成俗,教育是身教甚于言教,教育是长善救失,让人善的本性一直保持到生命的尽头。
尊师重道的风尚应植入国民的灵魂
教育有多重要?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要发展,就一定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美国建国才短短200来年的历史,何以能发展到今日的规模,这与它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密不可分。
教育离不开尊师。“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2500多年前,你就告诉世人: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掀起尊师的风尚。
可是250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尊师的措施,但尊师的风尚是否植入了国民的灵魂呢?
出门旅游,在外应酬,有几人敢慷慨激昂地说“我是老师”?填报志愿,有几个男生致力于教育?于是,学生燕朋,燕辟,拂逆教师,荒废学业;呜呼,你见之,是否会扼腕墓道,鲛人流珠?
启发诱导式教学融入到课堂
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教学相长”;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不能“呻其占毕”,“言及于数”。
换用现代语言来说,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别人和自我学习要比翼双飞;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要照本宣科;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多引导、鼓励、启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教学贵在有法。你对我说。
教育要兴旺,一定要做到四个字“豫”、“时”、“孙”、“摩”。“其未兆易谋”,事情未发生前,容易教育。这就是为什么班规、校规、课堂要求要置前之理了。
学习要及时,错过了时间,再勤奋也难有收效。这就是为什么学生频频补课成绩难提升之理了。
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业才能成功。这就是为什么不要急于求成安其学之理了。
学习要懂得相互学习,观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学习小组合作之理了。所以,做到了“豫”、“时”、“孙”、“摩”,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最有效的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教离不开学。
你对我说求学的人要做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方可“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求学先要求德,而后才是技艺的修习,做事的严谨,待人的端庄。这样以后,即使离开学校,其所受的教育都不会改变,这植入灵魂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我细细的品读着你,将现代的教育理念、方法、问题和你相联系,我发现你是河之源,树之根。他们只是你的支流,你的叶,你为后人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美哉!壮哉!
2500多年后,才与你相逢,实在是相见恨晚。但愿在漫漫岁月里与你相见恨晚的,在天地间唯有我一人!
前一篇:朱永新:未来学校会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