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岚:在中华经典的滋养下成长(孩子的变化看得见)

(2016-07-26 05:53:03)
标签:

传统文化

国学

孩子

成长

分类: 传统文化
舒岚:在中华经典的滋养下成长(孩子的变化看得见)

原创 2016-07-21 舒岚 微教育学

“教育孩子从自己做起”,这个命题非常有意义。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人生成长的历程,从有了孩子开始,便翻开了新的一页,只有成为了父母,才有真正的心智上的成熟,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才明白人生有许多欢乐、许多期待,也有许多苦痛,许多无奈。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随笔,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教育与自我成长的小故事: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我背《三字经》、《增广贤文》,那时就将“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深深植入脑海之中。后来父亲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为我作出榜样。在青春期,翻开《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首《蒹葭》的诗句给我对爱情的憧憬。上大学时,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至今仍然让我震撼。对中华文化的深深热爱,从此根植于心底。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我非常关注人才素质培养。我看到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由于传统文化教养的缺失,在工作中表现出自负、不讲诚信、缺乏爱心等不良品质,且很难以纠正,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不利,令我感到惋惜。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一直注重对中华经典的学习。一位致力于经典教育事业多年的教授曾经对我说:“孩童时期诵读文化经典将给他们带来一笔宝贵财富。经典诵读不强求死记硬背,也不要求孩童现在就能完全理解,而是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使孩童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并获得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从而终生受益。所以,我们没有剥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权利,更不能阻碍他们享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了解了关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后,我开始了对孩子的经典教育:

首先是带头诵读。

我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朗朗上口的经典和孩子一起进行诵读。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有些抵触,特别是有些文言文晦涩难懂。但是,通过我的示范作用,孩子很快跟上来,并且凭借良好的记忆力走在了我的前面。通过经典的诵读,我发现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强了,思维的逻辑性也很不错,有时,他还能用一些经典来处理生活小事。有一次,孩子的爷爷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麒玮就说:“爷爷,吃饭不能看电视呀。”爷爷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以随心所欲啦。”儿子马上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您还没到七十呢。”爷爷哭笑不得,只好乖乖坐到餐桌上。

去年清明节,朋友一家从广州过来,邀请我们一起去岳阳玩,我当时就想,这是让孩子背诵经典的好机会,于是提前带着儿子在家里背诵《岳阳楼记》。刚开始他还有点畏难,觉得太长了,但看到我都能背下来,他也不甘示弱。在旅游出发前夕,我们终于背熟了。令我们兴奋的是,岳阳景区在搞旅游文化活动,抽对题目的游客可以免费游岳阳楼,其中第一道题就是背诵《岳阳楼记》。我于是带着孩子去答题,还真地抽中了这一道题目,我把《岳阳楼记》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工作人员都很吃惊,因为之前的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背诵出来呢。我又对工作人员说,我十岁的儿子也能背,你们信吗?她们说,那叫你儿子也来吧。儿子走上前,从容不迫地背诵完毕,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两张单价八十元的门票,并且通过贵宾通道进入景区。儿子得意洋洋地说:“看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还真没错呀!”

去年暑假,儿子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学会了灵感诗的创作。那些空灵、清新而充满哲理的诗句,带给我心灵的享受和震撼。“枫叶红似火,枝头满硕果。稻田小麦熟,农夫笑春风。”一幅多美的田园画!“如森林清净,如佛祖平静。不动如处子,动则如脱兔。”你发现这是一首藏头禅诗了吗?这些美妙的诗句,一定离不开经典的熏陶与滋养。

其次,是带孩子践行国学。

国学中有很多塑造品格和灵魂的经典。《论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告诉我们学会自省。这样的一些至理名言,我相信在不断的熏陶中,一定能够让孩子将来的人生受益匪浅。经典是神圣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东西,孩子们用心灵去诵读,用心灵去体验,厚积而薄发吧!

在孩子的践行上,我注重一些习惯的培养。比如,和孩子外出,我会有意识的让孩子帮大人做一些小事,比如提东西等。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说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看望从报纸上知道的受伤的陌生人,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参加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让他明白“仁者爱人”的道理。同时,也注重去除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骄奢之气,比如,带他收集垃圾去废品店,筹集资金帮助需要的人;暑假送他去参加国学主题夏令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展望21世纪》的作者、英国人汤恩比博士被称作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他说:“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汤恩比博士还说,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 

经典教育是一生的教育,是根的教育,让我们中国人一起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