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没有“真体验”,哪能写出“真作文”

(2016-07-20 06:40:22)
标签:

作文

写真话

真体验

教育

校园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学生没有“真体验”,哪能写出“真作文”
 
王营
 
前不久,上海市的一次小学生征文比赛收官。比赛以“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传家宝”为题。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我家的传家宝”的作文里,很多小学生写的是“外婆留下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阅卷老师也不禁感叹,如今到哪里还能找到上千件外婆的补丁衣衫啊。不少同学将“传家宝”聚焦在了传统美德上,但落笔却是“自己的铅笔用到很短很短了还不舍得扔掉”。
 
我记得韩寒曾说这样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出的题目的是《难忘的一天》、《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新学期的打算》等。拿到作文题后,往往搜肠刮肚,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哪一天“难忘”?哪一次劳动“有意义”?新学期到底有什么“打算”?无奈之下,只好向《作文选》或本班写作水平稍高的同学求助,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匆匆交差。后来读初中,老师布置写人物的作文,题目也常常是《难忘的一个人》,要么写“父亲”、“母亲”,要么写“同学”、“朋友”,但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几乎每个同学都会使用“目光炯炯有神”、“神情和蔼可亲”之类的形容词,难怪老师调侃说:你们全班同学是同一个“爸爸”、同一个“妈妈”!
就上海市这次作文比赛而言, “传家宝”一词主要在60年代的新闻报道中使用,比如“炊事班的传家宝”、“革命传家宝”等。由于时代相隔遥远,如今的小学生几乎不知道“传家宝”一词是什么意思,怎么能体会到“传家宝”的意蕴,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于是学生只好到作文选中找灵感,生拉硬扯地找一些和“传家宝”有关联的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写了“外婆补了又补的衣服”。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能否写真情实感,作文命题是关键。有的作文命题定语多,限制多,无形之中就框定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一些学生在某一选材范围内没有生活体验,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必然说假话,瞎编乱造。比如,让城里的孩子写“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既要写“劳动”,还必须“有意义”,哪里有这样的劳动?况且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劳动,更谈不上“有意义”,能不说假话吗?
除此之外,作文评价标准也有待改进。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命题往往与当年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强调作文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主题要“崇高”、“高尚”、“伟大”。 2013年,某地中考作文题是《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有一名参加中考的女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这是中考,大家都不敢写心里话,真正有写心里话的人,他肯定是考不好的。”不少网友表示这妹子说出了“真心话”。一位老师也对此表示了担忧:万一考生真说了厌学、反思社会乱象之类的心里话,主题一点也不“崇高”、“伟大”,阅卷老师能给高分么?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写作教学初期教师要敢于冲破条条框框,放开手脚让学生写“放胆文”,学生可以自己命题,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写心里想说的话。只要语言通畅,言之成理,感情真实,不管主题是否“崇高”、“伟大”,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二是在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和评价标准上,要解放思想,给学生提供写真话、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命题的范围要宽泛,让学生有话可说;阅卷老师要敢于对那些写真话、抒真情的“另类作文”打高分,对于那些胡乱编造、改头换面、卖弄文采的作文要敢于打入十八层地狱。三是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淡化写作方法指导,“导而弗牵”,让学生多写多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写作之道,除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下一番功夫,是并无其它捷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