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教育评论教育志愿填报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指导“志愿填报”应当是学校和班主任的职责
王营
据报道,不少考生可能刚刚回过神儿来,又将在本月下旬直面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这一“难题”。为了能够让学生不浪费考分而进入理想学校,不少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请培训机构帮忙“支招”志愿填报,个别高考报考机构的填报培训叫价已经高达近10万元。(2016、6、20北京青年报)
随着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自主招生、平行志愿等一些新规的出台让许多考生和家长一时难以把握,于是众多高考志愿填报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他们打着指导考生准确“填报志愿”的幌子,收取高额咨询费。本来,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会催生这方面的市场,一方愿打,一方愿挨,两相情愿的事情,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高考填报志愿毕竟事关考生的前途命运,把这一样一件几乎“天大”的事情交给一个培训机构去做,似乎有点“不靠谱”。
说它“不靠谱”,首先是因为这些培训机构并不能保证考生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据其中一个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说:“只是根据学生的分数,我们这边的老师会提出一些填报志愿的建议,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会被录取”。随后记者问如未能顺利录取是否可以退款,工作人员则明确告诉记者“不可以”。既然这样的培训咨询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也不能保证考生被顺利录取,这与不培训、不咨询还有何区别?由此可见,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实则是抓住了家长和考生不了解高校招生政策的弱点,“挂羊头、卖狗肉”,目的是套取家长钱财。
说它“不靠谱”,还因为高校录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作支撑,这些信息和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时时会发生变化,不是哪一家机构、哪一个人能够准确预测的。另外,每一名考生想报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都有自己的意愿,虽然培训机构能为考生模糊地选择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但这并不一定符合考生的兴趣和爱好,假如当年报考该学校、该专业的学生扎堆,考生仍有落榜的可能。
面对这些“不靠谱”的高考志愿填报培训机构,考生和家长们却趋之若鹜,一方面说明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和家长极度缺乏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缺乏志愿填报方面科学的指导和帮助,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的指导信息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考生志愿填报的需求。正是由于正规指导信息的缺乏,才给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培训市场的疯长提供了空间。
其实,培训机构能做到的事情,大部分高中学校和考生的班主任都能做到。培训机构无论怎样吹嘘,他们在对考生进行所谓的“指导”时,无非依据的是各高校历年或者“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再结合考生的当年的高考分数,作出一个大致的推测,至于能不能被录取,还要看该高校、该专业当年报考的人数,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被录取。鉴于此,对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的指导不妨交给高中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去做,因为在如何填报志愿这一问题上他们最有发言权。每年高考成绩发布后,学校可以将考生和家长集中起来,找一些本校这方面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让他们通过举办讲座或“一对一”的方式,集中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和技巧,让考生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科学填报志愿,这远比花钱到培训机构要科学得多。
后一篇:【转载】是什么偷走了教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