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余胜泉:“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2016-06-02 16:25:01)
标签:
互联网未来学校教育变革 |
分类: 精华文摘 |
北师大学余胜泉:“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精彩导读
“互联网+”将对我们学校组织体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学校,但是可以改变学校的运转基因,实现“互联网+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人物简介】
以下为余胜泉教授报告全文
大家知道,我们前一段时间有一本很畅销的书《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分布式,柔性化。适应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我们未来这个社会的基本趋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呼唤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而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处在流行线时代。假如说一个餐馆老板说,你来我这来吃饭欢迎,给你一个套餐一吃吃几年,连续在那儿吃,肯定没有一个人愿意。但是我们现在的学校体系、教育体系都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径,这正是我们教育改革或者是学校变革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所在。
是选择合适的课程与学习,以适应儿童的发展?还是让儿童去适应固化的学校?
实际上现在的教育认为必须要将孩子集中在一个叫学校的地方让他们学习一定的时间和长度。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是我们现代学校组织建立两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在“互联网+”的时代着已经受到冲击,这两个假设已经不成立了。
21世纪中后期将会出现一些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的学校,他们将呈现一系列重组教学的可能性,这其中包括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他的年龄、学习时间或者是其他因素来组织学习。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课程安排、更适合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来组织。学校将会把网络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适应性以及更精准的教育。
互联网为学校重组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提供云网端一体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使学习无处不在。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将成为现在最核心的资产,可以精确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互联网+”提供的实时协同通讯网络、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知识和反馈。“互联网+”提供的虚实融合的生成空间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的业态可以提供双重教育服务的供给。
“互联网+”既可以体现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大规模班级化,同时又能够实现我们现在要求的个性化,既能够实现每个人都有的公平,又能够实现跟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服务。
或许在未来的学校,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或许未来的教育课程是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服务也不仅仅来自于你自己所在的学校而可以来自与自己学校以外的社会服务。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服务。
有了大数据的支持,或许未来学校可以更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结构以及其认知特征。或许未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未来学校的形态是一种自组织的。目前这种学校已有了一些原型,例如由谷歌前高管MaxVentilla创办了Altschool,在Altschool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老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看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并在这个过程及时给学生干预,实现个性化的反馈。在能力训练方面Altschool采用项目训练的方式,强调学生去做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去做探究性的学习,做学科交叉的学习,每周外出考察学习一次,实地探访博物馆,通过这种综合性实践的学习来促进知识的情境化、社会化应用,并促进学习者灵活知识结构的形成。
未来学校变革的趋势有哪些?
首先,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将来教育的核心生产资料将会是数据;
其次学生带电脑来上学将成为一种事实,学校不仅仅是建设实体教育空间,还要建设网络空间,建设网络上面的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上面的校园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的育人环境。不能以影响学校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为理由而禁止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而是应该让学生个性化地利用自己的学习设备来获取个性的学习资源,创造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互动等等。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将成为学校的日常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服务的来源不一定来源于自己的学校,完全可以来源于隔壁的学校,来源于大学、企业、甚至家庭,学校服务的供给具有了选择性,互联网的服务一定会进入到校园里。
曾经有很多搞互联网公司的,总是非常乐观的说互联网会取代学校,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学校,但是互联网可以改变学校基本的流程,基本的运作规则,基本的运作形态,“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教育生态正在形成,传统学校赖以存在的师资优势、考核优势、文凭优势等等这些都会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一定会打破我们学校的围墙,成为未来学校的基本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教育”变革会重构我们学校的教育生态系统,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智能化、智慧化,学校会越来越精确地了解学习者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学校的内容供给、智慧学习环境、教与学方式以及管理与评价都会进行重构。
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正在重构,重构的方向有几个关键词,选择性、适应性、个性化、精准,这是未来学校变革的基本趋势。
“互联网+”将对我们学校组织体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学校,但是可以改变学校的运转基因,实现“互联网+教育”的转基因工程。